中國北京市內最大的回族清真寺。位於北京外城西南部。相傳10世紀末建,明清兩代時擴建和重修,全寺由禮拜殿、喚醒樓、望月樓、講堂、浴室、牌坊、影壁等組成。按傳統做法,依一條東西軸線構成整體院落組群。據伊斯蘭教義,禮拜殿應坐西向東,但寺在路東,正門在禮拜殿後面,故進入寺門以後,在禮拜殿南側另辟一條過道,繞至禮拜殿前的院落。這是因具體地形限制而採取的一種倒捲簾式的佈局手法。寺門由影壁、牌坊及後面的六角2層攢尖式閣樓──望月樓等組成,體量、輪廓參差有致。禮拜殿前的院院落東面是方形2層歇山式樓閣──喚醒樓,西面是禮拜殿,南北是小型建築講堂和碑亭。高閣和龐大的殿堂互相呼應,院內氣氛莊重嚴肅。

牛街清真寺

  寺內的建築均采用北京地區傳統的木結構做法,但在主殿的細部裝飾上,則突出瞭伊斯蘭教的特點。如在大殿的梁柱間使用尖拱形裝飾,天花和梁柱上的彩畫使用瞭阿拉伯文和幾何形線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