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周晚期青銅器。1971年出土於安徽省肥西縣小八裏村,高17.8釐米,口徑20釐米。此鼎小巧玲瓏,清新秀麗,造型洗練輕便,除三足的線刻饕餮紋稍有棱角外,通體簡潔、樸實。三足略向內聚集,靈巧、生動。鼎的雙耳僅以兩根弧形曲線組成,無紋飾。其蓋與雙耳接觸處,有2個槽形空隙恰與雙耳卡緊,使蓋的提手與雙耳成一同步直線。這種結構既有助於保溫,又便於移動,提高瞭實用性,增加瞭安全感,具有獨到之處,設計製作可謂巧妙新穎。此鼎紋飾有2種;①鼎身為一圈蟠虺紋;②鼎蓋為環形形竊曲紋。蟠虺紋為現實加想像的動物圖案,其意義與龍相仿,商代已出現,但盛行於西周晚期至春秋。其形象特征是將長條形的軀體穿插蟠繞,僅留一圓形眼睛,構成二方、四方連續圖案,接近於幾何形。亦有人稱為交龍紋或獸目交連紋,此種紋飾給人以活潑雅致之感。

蟠虺紋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