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劇作傢。原姓格賴夫。生於西裡西亞的一個牧師傢庭。曾在荷蘭萊頓大學學習、任教,去過法國、義大利等地。1649年返回西裡西亞,1650年起在格洛高市議會中任代表新教界的法律顧問。

  格呂菲烏斯一生共寫瞭5部悲劇、3部喜劇。《亞美尼亞人列奧》(1646)描寫一個拜占廷國王死於謀叛者之手;《卡塔麗娜·封·格奧吉恩》(1646)和《寬宏大量的法官,或垂死的厄米利烏斯·保羅·帕皮尼阿努斯》(1652)頌揚為信仰、道德和權利而獻身的的犧牲精神;《被弒的君主,或卡羅魯斯·斯圖阿爾杜斯》(1649)描寫瞭一個英國國王的沒落;《卡德尼奧和塞林德,或不幸的情侶》(1649)寫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除最後這部悲劇以外,其他4部悲劇的主人公都是王公貴族,而且所有悲劇都嚴格恪守“三一律”。喜劇《彼得·斯庫恩茨先生》(1648)、《霍裡比利克裡法克斯,或被選中的情侶》(1663)和《可愛的赫德格羅絲》(1660)諷刺對象是手工業者和農民。

  到16世紀為止,德國戲劇還獨立於歐洲其他國傢的戲劇發展之外,帶有濃厚的民間色彩。17世紀,德國知識界痛感包括戲劇在內的德國文學遠遠落後於歐洲其他國傢,決心創立可以與別國文學並駕齊驅的德國民族文學。他們把根據希臘羅馬戲劇發展總結出來的戲劇理論和規則奉為經典,把德國戲劇完全納入歐洲戲劇發展的軌道。格呂菲烏斯第一個從創作實踐方面為這一轉變做出瞭開拓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