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哥爾多尼

  義大利喜劇傢。

  生平 1707年2月25日出生在威尼斯,父親是醫生。哥爾多尼自幼對戲劇發生濃厚的興趣,16歲參加一個流浪的喜劇劇團,到各各地巡回演出。後來他遵從父親的意願學習法律,3年以後因為寫瞭一些諷刺貴族夫人的打油詩而被開除學籍。1731年,他從帕多瓦大學畢業,在威尼斯、維羅納、比薩、米蘭等地當律師,並擔任熱那亞共和國駐威尼斯領事,同時開始劇本創作。

  1784年,哥爾多尼同威尼斯著名喜劇演員梅德巴克相識,受聘擔任梅德巴克劇團的“詩人”,成為職業劇作傢。1752年,他轉入威尼斯著名的聖路加劇院。

  1748~1762年,是哥爾多尼創作最旺盛、藝術最成熟的時期,也是他全力以赴進行戲劇改革的時期。當時,奧地利取代西班牙統治著意大利,意大利仍然處於分裂、動亂的狀態。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的力量壯大起來,民族意識逐步覺醒,啟蒙主義在知識階層中廣泛流傳,產生瞭很大影響,陳舊、僵化的假面喜劇已經無力表達資產階級對改革社會、改革政治的強烈要求。這是推動哥爾多尼進行喜劇改革的社會歷史背景。哥爾多尼長期跟隨劇團過著流浪的生活,走遍大半個意大利。侵略者鐵蹄踐踏下支離破碎的祖國山河,貴族階級的腐朽墮落,社會風氣的糜爛淫逸,激起瞭他的愛國思想。他在流浪中不僅有機會接觸到貴族、商人,而且對下層人民都有很深的瞭解,從而獲得瞭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知識。他長期在劇團工作,對觀眾、演員、舞臺藝術非常熟悉。這些都為他寫作新型喜劇提供瞭豐富的生活素材和有利條件。

  哥爾多尼從事的喜劇改革遭到劇作傢C.戈齊和P.基亞裡(1712~1785)等人的攻擊。在他們長達15年的圍攻下,哥爾多尼心力交瘁,被迫於1762年離開意大利,避居巴黎。僑居期間,他繼續用意大利文、法文為巴黎意大利喜劇院、法蘭西喜劇院編寫劇本,並撰寫《回憶錄》,敘述他一生從事喜劇改革的經歷。1776年,他擔任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妹妹的意大利語教師。大革命後,他的薪俸被取消。一隻眼睛失明的哥爾多尼在貧病交加中度過瞭餘生。1793年2月7日,在法國詩人J.M.謝尼埃的幹預下,法國政府考慮到哥爾多尼傑出的藝術成就,決定恢復他的薪俸,但他已於前一天溘然逝世。

  戲劇創作 哥爾多尼一生寫瞭212部劇本,其中有悲劇、傳奇劇、歌劇,以喜劇最多,達100多部。

  他在喜劇《劇院》(1749)和用法文寫的《回憶錄》裡闡明瞭自己的喜劇理論。他要求對流行於意大利舞臺的即興喜劇進行改革,廢除舞臺上流行的假面,拋棄演員隻能根據一份提綱在臺上即興表演、插科打諢的陋習,而寫出有固定臺詞的文學劇本。他認為,喜劇隻有從“自然的偉大海洋”汲取素材,才能符合真實。他摒棄假面喜劇中定型化人物,強調刻畫人物的激情和獨特的性格。他主張劇院應當成為學校,發揮喜劇“頌揚美德,嘲諷惡習”的教育作用。他把這種現實主義喜劇叫作“風俗喜劇”,又稱“性格喜劇”。哥爾多尼認為喜劇應當具有時代的、民族的特色,以批判的眼光汲取外國和古代戲劇之長。

  由於假面喜劇歷史悠久,哥爾多尼在改革中采取瞭積極而謹慎的做法。他早期嘗試改革的喜劇《精通世故的莫莫洛》(1738),除去主人公不戴假面,有固定臺詞外,其他仍沿襲即興喜劇的傳統。早期最著名的喜劇《一仆二主》(1745)仍然保留瞭即興喜劇定型角色的名字,臺詞起初也是半即興式的,直到後來才逐漸確定下來。主人公特魯德爾金諾是來自下層的仆人,劇作傢把他置於舞臺的中心,他同時受雇於兩個主人,特殊的人物關系和巧合的事件構成有力的喜劇情境,主人公置身於這種情境中,他那種純樸、憨厚、機智的性格得以生動地展現出來,也造就出一系列富有情趣的喜劇場面。

《一仆二主》劇照

  《狡猾的寡婦》(1748)是第一部完全寫成文學劇本的戲。年輕美麗的寡婦蘿桑娜被英國勛爵、西班牙騎士和法國貴族競相追求,她巧妙地用計試探他們的態度,識破瞭他們的卑鄙用心。作者贊美誠實的愛情,通過蘿桑娜這個人物肯定瞭意大利民族的偉大,使這出輕松的喜劇洋溢著愛國精神。

  哥爾多尼從資產階級民主立場出發,在許多劇本裡對封建貴族進行瞭尖銳的嘲諷。3幕喜劇《封建主》(1752)描寫弗洛林達侯爵借接受新莊園之機,到處為非作歹,調戲農傢婦女,對驕橫恣肆、欺壓農民的封建主予以辛辣的諷刺。劇中的農民不同於即興喜劇裡那些漫畫式、受嘲弄的農民,他們心地善良,感情純潔,敢於為維護自己的尊嚴而鬥爭。但劇作者隻局限於對封建主腐敗的道德品質進行抨擊,希望他們改邪歸正,從而塑造瞭一個理智的封建主形象,造成瞭調和矛盾的結局。

  《女店主》(1753)是哥爾多尼性格喜劇的傑作,批判貴族、歌頌平民的思想顯得更加鮮明。米蘭多林娜開設的小客店,仿佛是整個威尼斯社會生活的縮影,劇中人物都取自現實生活。向女店主求愛的侯爵是一個破落的貴族,他分明已淪為窮光蛋,卻偏要顯示自己的高貴,於是隻好吹牛、撒謊,出盡瞭醜相。劇作者維妙維肖地刻畫瞭一個沒落腐朽的封建貴族的典型。對另一個求愛者──用金錢買得伯爵爵位,因而自信用金錢能買到一切,包括女人的愛情的商人,劇作者則淋漓盡致地揭露其資產階級暴發戶的醜惡嘴臉和他信奉的金錢萬能論。女店主米蘭多林娜是哥爾多尼塑造得最成功、最光彩的女性形象。不幸的身世迫使這位嫵媚動人的女子獨立地挑起生活的重擔,她辛勤、樂觀地勞動,在機智地嘲弄瞭那些不懷好意的顯貴人物以後,她選擇瞭誠實的仆人為自己的終身伴侶。劇中不同身份的人物的性格,同一階層人物之間性格上的細微差別,都得到栩栩如生的刻畫。整個喜劇的情節簡單而活躍,波瀾起伏,妙趣橫生。

  哥爾多尼也把批判的鋒芒指向資產階級。《老頑固們》(1760)通過兩代人在婚姻問題上的矛盾,展示出資產階級思想頑固、作風專橫、輕視婦女的惡劣品質。並指出他們同封建舊思想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作為啟蒙主義劇作傢,哥爾多尼對封建貴族階級的抨擊十分尖銳,而對資產階級,卻在諷刺中混和著勸諭和愛護,寄托著溫情和希望。因此,他在一些劇本中塑造出理想化的、開明的資產者形象,如《咖啡店》(1750)、《誠實的冒險傢》(1751)等。

  另外,也有一些喜劇風趣地反映瞭勞動人民現實生活的場景和細節,例如《廣場》(1758)、《喬嘉人的爭吵》(1761)等。

  哥爾多尼的喜劇,主人公大都有生動的個性。他善於創造各種各樣的喜劇情境。人物在這種情境中如魚得水,其性格中潛在的喜劇性得到充分顯現。他的大部分劇本用威尼斯方言寫成,語言淳樸幽默,生動傳神。他揚棄瞭假面喜劇的糟粕,又汲取瞭它的傳統技巧,並從意大利文藝復興喜劇和法國喜劇中汲取養分加以創新,使喜劇情節起伏跌宕、進展迅速、輕松自如、引人入勝,奠定瞭思想內容豐滿、藝術力量充沛的近代意大利現實主義喜劇基礎。

  哥爾多尼的劇本被譯成世界幾十種文字,一直在意大利和許多國傢盛演不衰。他的《一仆二主》、《女店主》、《狡猾的寡婦》曾多次在中國公演,深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