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作傢。年輕時曾一度參加新文學團體“君子社”。1928年到香港學習中文和英文。1931年前來中國燕京大學修習哲學、歷史、經濟和中國文學。1936年回國,在泰國教育部任職。1946年轉入新聞界,並從事文學創作。參加過“新力量運動”右翼組織。曾任泰國作傢協會主席。他在政治上標榜第三條道路,經濟上主張用合作社的形式組織勞資合作。晚年專門從事政治、經濟、社會方面的著述。

  索·古拉瑪洛赫的作品有詩集、長篇小說、戲劇、電影劇本、翻翻譯小說,以及政治、經濟、社會問題的論文集等。他的著名作品都以中國為題材或以中國為背景。《北京──難忘的城市》(1940)寫的是一個泰國青年學生在北京與十月革命後流亡在中國的俄國少女的一段邂逅,表現瞭對流亡的俄國人的同情。《中國自由軍》(1950)曾獲泰國金象獎,它描寫中國青年學生的抗日救亡活動,宣傳政治上的第三條道路。其他較著名的作品有《世界所不需要的好人》、《當積雪融化的時候》、《蔣飛》和《褐色的血》等。他的作品行文流暢,以抒情見長,藝術上有一定成就,在泰國文壇上有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