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詩歌總集。原名《國朝詩別裁集》。沈德潛編選。原選本36卷,入選996人,3952首詩。始選於乾隆十九年(1754),畢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四年初刻,二十五年重新修訂。二十六年增訂本刻成。同年十二月乾隆皇帝命南書房刪改重鐫,為32卷,初選中錢謙益、吳偉業、龔鼎孳等人的詩俱已刪去。書前有《例言》,作者名下附有小傳,詩後間有評語。

  編者自稱選詩“唯祈合乎溫柔敦厚之旨,”凡“徒辨浮華”,或直露“叫號”之作,或或香奩詩如王次回《疑雨集》之類皆不選,遺老詩一般也不選。1975年中華書局影印乾隆二十五年36卷本,較完備。此本選有少數揭露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批評明末時政、哀慟民生疾苦的作品,如吳偉業的《永和宮詞》、顧湄的《感懷》、鄭世元的《官賑謠》等即是。也有些詩,如吳嘉紀的《一錢行》、朱彝尊的《嶽忠武王墓》等通過詠物、詠史抒發瞭作者的民族感情。該集相對缺少暴露康、雍、乾時期社會矛盾之作。但總的來說,此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清初到乾隆朝的詩歌面貌,評語也有可取之處。編者的藝術趣味傾向於唐詩,故集中作品接近唐人風格的較多。另外,所選作者的專集,不少已屬難得或亡佚,不少作品賴此書得以保存,所以還不失為研究清詩的重要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