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蘇聯俄羅斯作傢。生於高加索基斯洛沃茨克市。1941年羅斯托夫大學物理數學系畢業,同時在莫斯科文史哲學院函授班學文學。衛國戰爭爆發後參軍,先編入後勤部隊。1942年入炮兵學校受訓,結業後任大尉炮兵連長。1945年2月因“政治問題”在前線被捕,判刑8年。刑滿後流放哈薩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次年恢復名譽,後定居梁贊市,任中學數學教員。1962年11月經赫魯雪夫批準發表以勞改營為題材的中篇小說《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引起蘇聯國內外強烈反響。1963年加加入蘇聯作傢協會。同年發表短篇小說《克列切托夫卡車站事件》、《瑪特遼娜的傢》和《為瞭事業的利益》。1966年1月發表短篇小說《帶圍腰的紮哈爾》。1967年5月16日向蘇聯第四次作傢代表大會代表散發“公開信”,要求“取消對文藝創作的一切公開和秘密的檢查制度”。1968年,譴責蘇聯勞改營的“殘酷”和“不人道”的長篇小說《癌病房》和《第一圈》在西歐發表。1969年11月被蘇聯作傢協會開除。197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金。翌年,德、法兩國同時出版他的長篇小說《1914年8月》。曾參加蘇聯“持不同政見者”運動。1973年12月巴黎出版他的《古拉格群島》第一卷(全書共3卷,1976年出齊),這是一部特寫性長篇小說,情節除主人公坐牢的經歷外,引用瞭上百人的報告、回憶、書信和蘇聯官方與西方的資料,指責從十月革命以來的蘇聯社會都是“非人的殘暴統治”。1974年2月12日被拘留,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宣佈剝奪其蘇聯國籍,驅逐出境。離蘇後前往西德、瑞士。同年10月美國參議院授予“美國榮譽公民”稱號。後移居美國。主要著作還有《致蘇聯領袖們的信》、《和平與暴力》(1974)、《列寧在蘇黎世》、《小牛撞橡樹》(1975)、《緩和》(1976)等。他的基本立場是反共,還發表過反華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