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可泰碑文鐫刻於13世紀泰國的素可泰王朝時期,是最早用泰文鐫刻的碑銘,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學價值,在語言文字上被譽為古泰語的典範。

  迄今為止,泰國境內發掘出的石碑共200餘方,大多是用梵文、巴厘文、孟文和高棉文刻成,其中最早的碑文鐫刻於西元657年。早期的碑文大多記載泰族各公國王公的身世和業績,歷史事件,泰族和鄰近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以及佛經的片斷等。到素可泰王朝時期,才開始用泰文鐫刻碑銘。

  發現的素可泰碑有15方,碑文用古泰文鐫刻,但雜有一些梵文、巴利文和高棉文。其中一方鐫刻於1292年,被認為是最重要者。碑文主要敘述國王蘭甘亨的生平事跡,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蘭甘亨用第一人稱自述身世。第二部分改用第三人稱,敘述蘭甘亨治理國傢時期素可泰的建設,泰國文字的創造,泰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生活狀況以及當時發生的重大事件,如1292年派遣使節訪問中國等等。第三部分記載素可泰的版圖,歌頌蘭甘亨的功績。素可泰碑文是泰國有文字記錄的最早的歷史、文學作品,碑文內容豐富,用語精練,而且押韻,其中不少已成瞭人們習用的名句。

素可泰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