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電影事業始於20世紀初。

  無聲電影時期 1902年,智利開始拍攝影片。1910年A.U.羅薩斯攝製瞭智利的第一部故事片《曼努埃爾·羅德裡格斯》,該片作為慶祝智利獨立一百周年的獻禮片正式公映。1915年義大利攝影師、評論傢S.賈姆巴斯蒂亞尼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成立瞭電影公司,組建瞭攝製組,拍攝瞭反映智利社會風貌的影片《古老的聖地牙哥》、《大學生節》等。他的這些活動提高瞭智智利電影工作者的熱情,促進瞭智利電影的發展。

  20年代,智利的無聲電影進入瞭興旺時期,拍出瞭一些受觀眾和評論界贊揚的影片,如P.西恩納導演的《海中呼喚》(1924)在1925年拉巴斯國際博覽會獲金質獎和名譽證書。他自編、自導、自演的《輕騎兵之死》(1925)描寫瞭智利愛國者為智利獨立而進行的鬥爭。由於西恩納曾是頗有聲望的舞臺演員,他從影後,在一定程度上喚起瞭觀眾對電影的熱情。此外,J.德拉諾拍攝的《夢中的街道》(1929)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的國際博覽會上獲獎。這一時期較有成績的導演還有C.博科斯克、J.P.貝羅卡爾等。該時期的影片主要是歷史題材片、喜劇片及根據小說改編的文藝片。

  在30年代初期,由於美國經濟危機的影響,在1931年拍攝瞭最後一部無聲片《巡邏隊》之後,智利的影片生產便處於癱瘓狀態。

  有聲電影時期 導演德拉諾在政府的支持下,曾在1930年去好萊塢學習有聲電影的攝制技術。1934年智利拍攝瞭第一部有聲影片《北方和南方》。1934~1944年,智利共攝制瞭10部有聲故事片。其中E.德利蓋羅執導的《麥田的巫術》(1939)、《大街上的人》(1942),德拉諾拍攝的《醜聞》(1940)、《好萊塢是這樣的》等片影響較大。雖然有的影片反映瞭農村和城市的現實生活,但大多效仿好萊塢的模式。

  1942年,智利成立瞭電影公司。在這期間拍攝瞭幾部反映農民生活的影片,如:《順流而下》(1950)、《女巫師》等。這些影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現實生活,但故事虛假,攝制的技術水平低。與此同時,也生產瞭一些內容蕪雜的商業片。制片者負債累累,電影生產仍不景氣。1955年,智利創建瞭電影導演和制片人協會。導演P.考倫曾任該協會的主席。1960年智利天主教大學設立瞭電影系。智利大學成立瞭電影實驗中心和大學電影資料館。1962年,比尼亞德爾馬電影俱樂部開展瞭業餘電影愛好者活動。這些單位的成立及活動,對智利電影的發展起瞭一定的推動作用。

  現代智利電影 1965年,智利政府任命導演P.考倫為智利電影公司經理。1967年政府頒佈瞭兩項有利於保護民族電影的法令,對進口35毫米膠片、電影器材及放映國產影片的票房收入實行免稅。由於政府的保護措施,在這一時期湧現出一批年輕有為的導演,他們攝制瞭一些較好的影片。從1967年在比尼亞德爾馬舉行的“拉丁美洲電影節”開始,至1973年,被稱為“智利青年電影”時期。其特點是創作者大多是年輕人,受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影響,影片的格調充滿瞭新現實主義的色彩,反映瞭國內的社會問題,表明瞭作者的政治立場。影片的表現手法也突破瞭過去的傳統。R.魯伊斯的《三隻可悲的老虎》(1968),揭露瞭統治階級在窮途末路中的頹廢。評論界認為該片“是智利有聲電影以來,第一次運用瞭具有較高藝術水平的電影語言”。此外H.索托的《赤色砂粒》(1969)、M.利廷的《納維爾托羅的豺狼》(1970)等影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社會問題。

  1967年,P.考倫導演的《長途旅行》在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獲獎。該片由3個小故事組成,反映瞭智利上、中、下各階層人們的生活。

  1973年9月11日,智利軍事政變後,很多電影工作者流亡到國外拍片,“智利青年電影”的主要成員也都出走異國。魯伊斯移居法國,拍攝瞭《流亡者的談話》(1974)、《假設被盜的畫像》(1978)。利廷在墨西哥拍攝瞭《瑪路西亞紀事》(1975),描寫1907年智利瑪路西亞礦工的鬥爭,該片在墨西哥獲獎。他還將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哥倫比亞作傢G.加西亞·馬爾克斯的《蒙鐵爾寡婦》搬上瞭銀幕。1981年他執導的《阿爾西諾和神鷹》在第4屆拉丁美洲新電影國際電影節獲獎,並獲奧斯卡最佳外語影片的提名。索托在法國拍攝的《聖地亞哥的暴風雨》(1975),描述瞭阿連德失敗前後的情況。這些影片引起瞭世界各國的關註,有些還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瞭獎,歐洲把這些影片稱之為“流亡的智利電影”。

  自1973年9月11日政變至80年代後期,在智利國內隻拍攝瞭為數不多的故事影片。突出的是S.卡約西演的《胡裡奧父子》(1979),該片在西班牙韋爾瓦電影節上獲哥倫佈金像獎和評論獎。這一時期智利的電影事業不景氣,影院主要上映美國影片,在國內隻有一些私營電影企業和大學裡的藝術系在拍攝影片。為挽救智利電影的頹勢,電影工作者和有關方面采取瞭不少措施。1981年7月智利電影公司舉辦瞭“智利電影周”,旨在提高觀眾對國產片的興趣。1983年智利又創建瞭視聽覺技術專業協會。1983年J.洛佩斯的《最後一名見習水手》獲得成功。

  盡管電影工作者作瞭很多努力,但由於電影工業落後,生產費用昂貴,加以審查極為嚴格,智利電影一直尚未擺脫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