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周初年鑄造的大型青銅禮器。清代道光初年出土於陝西省岐山縣禮村。鼎高101.9釐米,口徑77.8釐米,深49.4釐米,重153.5公斤。腹內壁鑄有銘文291字,記載周康王二十三年對貴族盂的策命,周王賞賜給盂奴隸1079人,是研究西周社會制度的重要材料。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大盂鼎的造型特徵為圓腹、立耳、柱足,器身各部分比例適度。為瞭增強器物的體量感,口沿內緣呈斜面,外緣很寬,光潔的鼎腹下部微微鼓出,耳部外侈,側面寬厚厚,三足粗壯,整個的造型具有厚重、莊嚴而又和諧的審美效果。在頸部裝飾一圈獸面紋裝飾帶,足部上端也飾以獸面,紋飾和鼎的各細部結構均制作得嚴謹而洗練。盂鼎的造型樣式初出現於商代晚期,到西周以後成為大型鼎的主要樣式,而大盂鼎正是這類鼎的代表性作品。

  大盂鼎銘文字體端莊茂樸渾厚,行次規整,是金文書法藝術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