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畫傢。原名維祺,字壽民,後以字行,更字頤公,號漸僧,又號葦間居士。山陽(今江蘇省淮安縣)人。早年傢貧,以授徒為業。中年雲遊各地,以賣畫為生。雍正(1723~1735)年間歸自江漢,傢居淮安舊城之梁陂橋,構室於蒹葭秋水之間,齋名“葦間書屋”。常往來於揚州,曾被列為揚州八怪之一。善畫花鳥、蔬果和山水,尤以畫蘆雁馳名江淮,有“邊蘆雁”之稱。其畫有兩種迥然不同的風格:畫蘆雁時,用潑墨寫意,瀟灑生動,能得雁之飛鳴食宿等種種形態,畫中題詩,多寄託著對人生及社會會現實生活的感慨與悲涼。

  另一種畫法,先用淡墨細細勾出輪廓,然後用幹筆淡墨輕輕皴擦,以表現出對象的陰陽向背,有一定的立體空間感覺,近似於西方繪畫中素描畫法,但不作背景,空白處題以詩或短文,剪裁與佈局,仍然保持著傳統的文人畫情趣。此類作品,多系冊頁,描寫對象多為蔬果花卉,如荷花、蓮藕、山芋、豆蔻、木瓜、茄子、水仙等。嘗論畫雲:“畫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曾著有《墨說》一書,今不存。

《蘆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