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劇作傢。出身於威尼斯一貴族傢庭。哥哥卡斯帕雷·戈齊(1713~1786)是文藝批評傢。1749年,他們一起創辦格萊涅萊斯基學院,鼓吹維護義大利語言的純潔性,繼承美的詩歌傳統,反對啟蒙主義。戈齊站在貴族立場上,不斷撰文寫詩,攻擊C.哥爾多尼進行的喜劇改革,譴責他讓下層人民成為舞臺主人的作法。

  1756年起,他同A.薩基合作,為他領導的薩基劇院撰寫劇本,改編各種富於浪漫色彩的悲喜劇和喜劇。他反對戲劇反映任何嚴肅的或現實實的問題,為此,於1761~1765年間寫瞭10部童話劇,如《三個橙子的愛情》、《鹿王》、《烏鴉》、《杜朗多》等,同哥爾多尼的喜劇對抗。這些童話劇從《一千零一夜》、意大利作傢巴西內的《五日談》、西班牙戲劇、東方傳說和其他傳奇故事中汲取素材,以帝王、公主、巫師等為主人公,仿效假面喜劇的手法,表現離奇的故事。《三個橙子的愛情》(1761)以圍繞金杯國王位的鬥爭為背景,描寫王子歷盡種種磨難,終於和關閉在橙子裡的對蹠國公主締結良緣。《杜朗多》(1762)取材於波斯傳說,作者稱之為“中國悲喜劇童話”。杜朗多是中國皇帝的惟一愛女,既美麗又冷酷,既聰明又高傲,她作為出嫁條件提出的3個迷語,使許多慕名而來求婚的王公貴族喪命,但她終於被阿斯特拉罕王子卡拉夫的聰穎才智和對愛情的忠貞不渝所感動,嫁給他為妻。戈齊的童話劇構思新穎,富於情趣,又采用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因此吸引瞭許多市民觀眾,並對法國、德國浪漫派作傢產生瞭影響。

《杜朗多》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