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爾民族電影的創始人是穆斯塔法·阿拉桑納和奧默魯·岡達,他們在20世紀50年代參與瞭瑞士人G.佈朗特德和法國人J.魯什在尼日爾拍攝民族學研究的影片,掌握瞭電影技術。

  60年代,穆·阿拉桑納拍出瞭第一批揭露新殖民主義並強調傳統文化在當今非洲生活中巨大作用的影片。如動畫片《剛惹之死》(1965,獲1966年達喀爾世界電影藝術節動畫片一等獎)、《偉大的桑巴》(1978);紀錄片《阿拉希斯·桑希裏》和《冒險傢的歸來》,等等。剛剛達的影片主要有《卡巴斯卡佈》(1968)、《多妻的瓦祖》(1970,獲瓦加杜古泛非電影節一等獎)、《賽登》(1973)。

  1970年成立尼日爾電影工作者協會,由政治傢、作傢兼評論傢佈佈·哈馬領導。該協會為一批新導演進入電影界作瞭貢獻。此後的主要影片有亞·科索可的《米伊·吉佈爾的成功》(1969)和《聯合會》(1975);穆斯塔法·喬本的《水蛭》(1970);伊努薩·烏塞尼的《剛嘎》(1975);迪·芒戈的《黑星》(1976)和《黑雲》(1980);C.弗朗索瓦的《我們會是朋友的》(1981)等。

  尼日爾沒有國傢的電影生產基地,政府為影片生產提供少量資助。法國的國際人文科學會和法國文化中心對發展尼日爾電影事業起瞭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