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С.格裏鮑耶陀夫

  俄國劇作傢,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者之一。出生於一近衛軍軍官傢庭。1808~1812年就讀於莫斯科大學。1812年拿破崙入侵俄國,他以志願者身份參軍,1816年退伍,入外交部任職。1818年被任命為俄國駐波波斯外交使團秘書。1823~1824年在莫斯科和彼得堡與十二月黨人過從甚密。1825年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格裡鮑耶陀夫受株連被捕,由於證據不足而獲釋。1829年1月,格裡鮑耶陀夫在任駐波斯大使時被殺害於德黑蘭。

  格裡鮑耶陀夫寫過喜劇《年輕夫婦》(1814)、《佯裝的不忠實》(1814)、《大學生》(1817)和《智慧的痛苦》(又譯《聰明誤》1824)。其中主要的作品是詩體喜劇《智慧的痛苦》。此劇開始構思於1816年,1818年在波斯開始動筆寫作,1824年完成於彼得堡。它是俄國戲劇中偉大的作品之一。劇中主人公恰茨基與法穆索夫的沖突,表現瞭當時俄國社會貴族青年中的先進分子與封建農奴主反動勢力的鬥爭。但是恰茨基認為改造社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這反映出19世紀初期俄國貴族青年解放運動的弱點。《智慧的痛苦》雖然保留瞭18世紀古典主義的某些傳統特點,但仍不失為現實主義文學的巨著,它塑造瞭恰茨基、法穆索夫、麗莎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對當時的社會現象作瞭高度的藝術概括。由於對封建農奴制度無情的揭露和鞭撻,沙皇政府書刊檢查機關嚴禁該劇發表和上演,直到1831年才在莫斯科演出,由М.С.史遷普金飾法穆索夫,П.С.莫恰洛夫飾恰茨基。1875年劇本始得全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