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鯉庭

  中國話劇、電影導演,理論批評傢。上海人,1930年畢業於大夏大學。參加大夏劇社時翻譯瞭愛爾蘭劇作傢葛列格裡夫人的《月出》,後改編為《三江好》。1930年他和大夏劇社都受到瞭中國中國左翼戲劇傢聯盟的影響。1930年秋去南匯匯縣大團鎮教書,目睹逃荒難民的悲慘生活,1931年寫瞭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在陳鯉庭的邀請下,左翼劇聯派來謝韻心(章泯)導演瞭該劇,首次在當地節日遊藝會上演出。1932年初,他回上海教書,正式成為劇聯盟員,曾去浦東工業區輔導浦青劇社演出《放下你的鞭子》。1933年初,在劇聯領導下,他和鄒競組織駱駝劇社,8月,因白色恐怖停止活動。陳鯉庭在劇聯領導下參與廣泛的“學校劇運”、“藍衣劇運”(即工人劇運),迅速成長為一個左翼戲劇傢。他移植、創作、導演的《月亮上升》、《放下你的鞭子》等劇,抗戰前後風行全國,對當時的進步戲劇、抗戰戲劇運動有著廣泛深刻的影響。

  1934年春,陳鯉庭任《民報》副刊“影壇”的特約撰稿人,為當時新興的左翼戲劇、電影吶喊,並作瞭必要的理論準備。1935年發表的《評〈娜拉〉的演出》一文,及時而又深刻地總結瞭當時左翼戲劇導演藝術上的成就。1936~1937年,他參加劇聯領導的業餘劇人協會和業餘實驗劇團,先後擔任理事會理事兼秘書及演出部副主任,協調來自各方的進步劇人,推動瞭中國進步話劇運動在藝術上的成長。抗戰爆發以後,任上海救亡演劇隊第四隊隊長。1938年任旅川業餘劇人協會理事兼導演,導演瞭《夜光杯》、《魔窟》、《欽差大臣》。1939年去宜川,擔任第二戰區“文抗話劇隊”隊長,導演瞭《魔窟》、《鳳凰城》,至“晉西事變”前夕,匆匆離開。1940年冬回重慶,先後任中國電影制片廠和中央電影攝影場編導,編著瞭中國電影第一部理論著作《電影規范》。1941年參加中華劇藝社為理事,並導演瞭《欽差大臣》、《結婚進行曲》、《歲寒圖》、《復活》、《大馬戲團》等劇。特別是1942年,他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藝術上的嚴謹不茍作風導演的郭沫若名作《屈原》,成為抗戰期間大後方舞臺藝術的高峰。

  抗戰勝利後,陳鯉庭主要從事電影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除繼續電影工作外,1953年為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重排話劇《屈原》,1959年為上影劇團、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瞭《大雷雨》。

  陳鯉庭在戲劇和電影的理論研究上,是有建樹的探索者開拓者之一。他的導演藝術於40年代形成瞭獨特的風格,既大刀闊斧又精雕細琢,既善於導演誇張的喜劇,又善於導演嚴謹的正劇。

  陳鯉庭是歷次全國文代會代表,歷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戲劇傢協會理事,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