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7世紀上半葉在位的帝王。名喜增,積極贊助文化學術活動,本人也從事文學創作,歸在他名下的著作有詩歌一種:《八大靈塔梵贊》(梵文原本已佚,現存宋代法賢的漢語音譯本和意譯本);戲劇三種:《瓔珞傳》、《妙容傳》和《龍喜記》。《瓔珞傳》是四幕劇,描寫優填王愛上一個宮女,為王後所嫉妒,最後發現這個宮女原來是海島的公主,因航海途中沉船遇救,才改名換姓成瞭宮女,於是皆大歡喜,王後同意優填王娶公主為妃。《妙容傳》也是四幕劇,劇情與《瓔珞傳》大致相同,隻是最後發現那個宮女女原來是王後的遠房堂妹。《龍喜記》是五幕劇,取材於現已失傳的佛教典籍《持明本生活》,寫持明國的雲乘太子戀愛結婚和以身代龍供金翅鳥食用的故事,宣揚佛教提倡的“舍身飼虎”一類的自我犧牲精神。我國唐代赴印求法的高僧義凈曾記述說:“戒日王取雲乘菩薩以身代龍之事,輯為歌詠,奏諧弦管,令人作樂,舞之蹈之,流佈於代。”(《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此劇在我國有藏語譯本(屬於《丹珠藏》中《本生部》的一種)和吳曉鈴譯的漢語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