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巫拉帕

  泰國作傢、翻譯傢。原名古臘·柿巴立。出生在曼谷一職員傢庭。在瓦貼西林學校讀完中學後,即從事新聞工作和文學創作。後又入曼谷法政大學深造。曾擔任過多種報刊主筆和泰國報業協會主席。

  西巫拉拉帕是泰國現實主義文學流派傑出的代表。在日本占領泰國期間,因反日被捕入獄。1952年又因從事進步活動再度被捕入獄,1957年獲釋。1958年率泰國文化代表團訪華期間,因泰國發生沙立政變而滯留中國,1974年6月16日在北京逝世。

  西巫拉帕於1928年開始創作活動,組織過著名文學團體“君子社”。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降服》、《人類的惡魔》、《男子漢》、《共存的世界》、《向往》(均1928)、《愛與仇》(1930)、《生活的戰爭》(1932)、《罪孽》(1934)、《一幅畫的後面》(1937)、《後會有期》(1950)、《向前看》(1955)和短篇小說集《生命所需要的東西》(1939)。

  《生活的戰爭》和《一幅畫的後面》是西巫拉帕成名之作。前者采用書信體裁,寫一對患難與共的情人最後分手的故事,說明不同地位的人不可能有真正的愛情,揭露瞭社會的卑污和人們的偽善。後者寫青年諾帕蓬和一個貴族女子之間的愛情悲劇,抨擊瞭封建的婚姻制度,要求個性解放。《向前看》是西巫拉帕的代表作,這是計劃中的三部曲中的一部,主人公是一個來自窮鄉僻壤的苦孩子詹塔,作品寫他的身世以及他在瓦查林公館和貴族學校的遭遇,再現瞭1932年資產階級維新政變前後的社會生活,描繪瞭那一時期各階層人物的思想面貌,是泰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一部傑作。作者所寫的許多短篇小說提出瞭嚴肅的社會問題,塑造瞭追求真理的覺醒瞭的青年一代的形象,歌頌瞭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

  西巫拉帕前期的作品充滿瞭反封建的精神,後期的作品具有更大的社會意義,在藝術上也日臻完善。他的作品曾長期被查禁,但1973年10月14日運動之後卻在讀者中廣泛流傳。他的作品對泰國新文學的產生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