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玉

  中國現代畫傢、詩人。土傢族。1924年7月生於湖南省鳳凰縣。其父母親均受過高等師範教育。黃永玉幼年在傢鄉讀小學,1936年入廈門集美學校,並開始學習繪畫,不久離開學校,過著流浪生活。1939年與木刻傢鄭野夫等取得聯繫,開開始學習木刻。1946年赴上海,任中學美術和音樂教員,參加瞭陳煙橋等人組織的中國木刻協會,任常務理事,從事木刻插圖創作。1948年以後,輾轉於臺灣、香港、廣州等地,曾在香港《大公報》、《新晚報》任編輯,創作瞭一批描寫香港殖民地人民生活的版畫作品,如《祈禱》、《血錢》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於1953年2月從香港來到北京,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1956年創作瞭《阿詩瑪》木刻插圖。這是一組10幅作品的套色木刻,以其濃鬱的民間情調、強烈的民族裝飾風格和新穎的版畫技巧受到廣泛的好評(見彩圖)。50年代後期,他3次去北方林區旅行寫生,相繼創作瞭木刻《森林小學幼兒班》、《小鹿你好》及散文《森林的黃昏》、《森林浴池》等,流露出對祖國林業建設的贊頌和對人民的熱愛。60年代初期,他的木刻技巧愈臻成熟,形成瞭浪漫、秀勁、縝密的個人風格。其代表作有《葫蘆信》插圖、《肖邦》、《春潮》等。

《阿詩瑪》(中國現代) 黃永玉

《春潮》

  黃永玉從40年代起即作彩墨畫,後把主要精力放在木刻創作上。70年代後又重新從事彩墨畫創作。他的彩墨畫以新穎的形式結構、紛披的色彩和清新的意境使觀者耳目一新。1978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所展作品多宏幅巨制,如《荷花》、《天問》、《白描水仙大卷》等。1986年,他畫瞭一些以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和文學典故為題材的彩墨畫,筆墨精練,趣味雋永,如《墻有耳》、《十年磨一劍》等。翌年創作的巨幅《子建遊仙圖》,代表瞭他彩墨畫創作的新成就。

  除繪畫外,黃永玉還在其表叔沈從文的引導下,從事文學創作,涉獵於詩歌、散文、雜文、小說和劇本。1981年,其短詩集《曾經有過那種時候》出版,並獲中國作傢協會第1屆全國優秀新詩一等獎。1983年出版散文集《太陽下的風景》。翌年,出版雜文集《永玉三記》。2003年12月10日獲得由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傢協會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美術金彩獎”成就獎。

  黃永玉曾先後訪問過美國、聯邦德國、意大利、日本。1986年被意大利總統授予榮譽勛章。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傢協會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出版過多種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