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培養電影專門人才的高等學府,它的前身曾是電影表演藝術研究所,由著名電影藝術傢陳波兒創辦於1950年7月,隸屬文化部電影局。1951年5月,改建為中央電影局電影學校。1952年全國院系調查,南京金陵大學、蘇南文教學院和蘇州美專等校的有關電影專業,併入電影學校,建立瞭大專體制的北京電影學校,白大方任校長。南京金陵大學早在1922年就開始用電影及幻燈開展教學活動。1930年,金陵大學理學院成立瞭教育電影委員會,在院內各系廣泛使用教學影片。1936年,金大理學學院為全國代辦電化教育培訓班,在3個暑期中分別於南京、重慶為各省培訓電教人員200多名。在此基礎上,1936年理學院成立瞭教育電影部(旋改為影音部),1942年創辦瞭《影音》月刊,這是中國最早的研討電化教育的學術刊物。1938年,理學院又成立瞭電影與播音專修科,先後共招生10多個班次,培養瞭大量電影技術專業人才。江蘇省立教育學院1936年初創辦電化教育專修科,主要培養電教人才,當時規定每月攝制兩本教育新聞片。抗戰爆發後,師生隨軍西撤。1941年四川成立國立社會教育學院,院內設電化教育專修科,基本組建人員為原江蘇教育學院電教專修科的師資。1946年社會教育學院遷至江蘇蘇州和南京,增設電化教育系。1950年社會教育學院和江蘇教育學院合並為蘇南文化教育學院,仍設電化教育專科。隨著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1956年6月1日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北京電影學院,任命王闌西為首任院長。先後設置瞭電影導演、表演、攝影、美術、工程(包括電聲、電影機械、電影化工3個專業)和電影文學各系,招收4年、5年學制的本科生,並舉辦多種形式的專修班和短訓班。還先後接受過印度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越南、柬埔寨等國傢的留學生。

  “文化大革命”期間,學院受到嚴重破壞,教學實際上處於停辦狀態。1978年學院恢復建制。全面招生。

  1985年學校有教師20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9人、講師98人,院長沈嵩生。設6個系、8個專業、21個教研室、組。

周總理接見北京電影學院師生

  從1983年開始,攝影、文學、導演、美術各系先後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國務院批準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歷史及理論(含電影藝術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

  學院設有學術委員會,主持開展全院學術研究工作,並主編《北京電影學院學報》,定期出版。圖書館有藏書12萬冊,其中珍藏中外影片分鏡頭劇本3000餘冊。學院下設有青年電影制片廠、錄像工作室、錄音車間、暗房工作室等,為學生教學實習服務。

  到1986年7月,北京電影學院共培養出各種電影專業本科畢業生和進修生3249人。他們分別在各電影制片廠、電視臺和其他電影部門工作,不少人已成為電影電視事業的骨幹力量,有的在創作上已獲得傑出成就。

  今後該院將建設成為以藝術專業為主體,包括創作、理論、管理各專業的多學科、多層次、多種形式的電影電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