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歷史學傢、散文傢、詩人。父親是英國殖民地塞拉裡昂總督,廢奴主義者。麥考萊自幼博聞強記,18歲時進入劍橋大學。1825年發表《論彌爾頓》一文而成名。從1830年起,多次當選為議員。他積極支持輝格黨(自由黨前身)的議會改革法。1834至1838年任印度總督署參事會參事,為英國殖民當局效勞,制定印度國民教育法,編纂刑法。1839至1841年,出任輝格黨內閣陸軍大臣。他的政治生涯雖然不長,但鮮明地表現瞭他是英國殖民主義者和剛剛取得政權的英國工業資產階級的得力工工具。

  1842年,麥考萊發表詩集《古羅馬敘事詩》;次年又出版散文集。1846至1847年回到官場,以後退出政治舞臺,專心從事寫作。1849至1855年,先後出版瞭4卷《英國史》。1857年獲得貴族(男爵)稱號。1859年底病逝,最後一卷《英國史》於1861年出版。

  麥考萊這部名著詳細敘述瞭詹姆斯二世即位到威廉三世逝世(1685~1702)這段英國歷史。由於他的文筆流暢,敘事動人,出版後轟動一時,銷售量超過一般小說,被譯成多種文字。作者對1688年的“光榮革命”和輝格黨人的“政績”大肆渲染,仿佛英國的歷史從13世紀的大憲章以來一直沿著自由、進步、科學的道路前進。這種“輝格派歷史觀”已被證明是片面的、絕對化的、反歷史主義的。這部書的第3章描述1685年的英國狀況,重視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的現象,在英國史學史上開創瞭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