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黑人詩人。出生在牙買加,青年時代做過木匠與員警。1912年出版第一本詩集《牙買加的歌》,後去美國求學。1914年在紐約謀生,幹過各種雜活。1917年,他的兩首十四行詩《哈萊姆的舞女》和《祈禱》在《七藝》雜誌上發表,引起註意。由於左翼雜誌《解放者》的關係,他結識瞭進步作傢約翰·裏德等人。1919年去英國,1920年在英國出版詩集《新罕佈夏的春天》。一年後回到紐約,任《解放者》副主編,出版詩集《哈萊姆暗影》(1922)。同年去蘇聯,列席聯共(佈)第4次代代表大會。後去法國,1925年在尼斯曾和保羅·羅伯遜一起拍攝過電影。以後又去西班牙和摩洛哥。1934年回到美國。1937年出版自傳《遠離傢鄉》。1944年在芝加哥受洗,成為天主教徒,並在天主教小學教書。1948年病死在芝加哥。

  麥凱的詩有兩百多首。早期的作品紀錄瞭他在山區度過的童年和青年時代,描繪瞭大自然的風光和農民淳樸的生活。另一部分詩歌描寫他對都會生活的憎惡與幻滅感。他的詩富有現實主義色彩,音樂性強,人物形象鮮明。早期詩歌大多用牙買加方言寫成。他的代表作是《新罕佈什爾的春天》和《哈萊姆暗影》中所收的詩,他的名作《如果我們非死不可》、《私刑》、《哈萊姆的舞女》表達瞭美國廣大黑人爭取自由和解放的願望,被收入各種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