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傢。生於巴黎。早年曾寫過哲理小說《比靈斯的井》(1907),以後主要寫作文藝評論和政治評論。他是沙爾·莫拉斯的忠實信徒,是以《法蘭西行動報》為核心的法國保皇黨的骨幹成員。他以正統的天主教觀念和莫拉斯的實證主義作為衡量一切的準繩,反對一切體現現代社會的觀念。他認為社會的弊病來自於路德、笛卡兒和盧梭的個人主義,因此反對改良,反對革命,反對浪漫主義,主張恢復古典主義時期忠君愛國的民族精神。1911年與阿爾弗雷德·塔爾德合作,以阿加東為筆名發表題為《今日青年》》的一系列調查報告,攻擊巴黎大學以科學方法研究文學的革新精神。1920至1944年,他和雅克·班維爾合作主持《寰宇雜志》,宣傳他的政治、宗教信念。這期間比較重要的評論文章是1923、1924年連續發表的以《評判》為題的文學評論,從天主教和保皇黨的立場出發,系統地批判瞭同時代作傢法朗士、紀德、羅曼、杜亞美、勒南甚至巴雷斯等人。其他作品尚有《保衛西方》(1927)和回憶錄《追憶》(1931)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蘭西行動報》曾支持維希政府。戰後這傢報紙受到人民的譴責,馬西斯曾一度沉默。後期作品主要有《從紀德到普魯斯特》(1948)、《莫拉斯和我們時代》(1951)、《從人到上帝》(1959)和《巴雷斯和我們》(1962)。1960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