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詩人。父親是英國東部赫爾市一個溫和派清教徒牧師。他畢業於劍橋大學,1642至1646年去荷、法、意、西等國漫遊。1650年他在約克郡任議會派將領費爾法克斯將軍的女兒的教師。1653年又任護國主克倫威爾的被保護人威廉·達頓的教師。1657年被任命為共和國拉丁秘書、已失明的彌爾頓的助手,不久又任議員。復辟後,又恢復議員席位,並隨使團出使俄國、瑞典、丹麥,以後一直任議員。

  馬韋爾屬於清教徒的溫和派,但接受瞭復辟的現實。他的的著作有政論《論教皇和獨裁政府的成長》等,有和選民的通信,但主要成就是詩歌。他的詩歌有歌頌自然的哲理詩、抒情詩;有贊美革命領袖的詩(以上共40餘首)以及諷刺詩(10餘首)。此外還有幾首用拉丁文寫的詩。馬韋爾的詩作中以《致羞澀的情人》(1650)最有名,有玄學派的激情,說理的風格,誇張奇妙的意象,是反映人文主義思想的傑出詩篇。《花園》(1650)歌頌寧靜的大自然給精神帶來的幸福。《賀拉斯體頌歌》(1650)用長短句歌頌克倫威爾“把一個共和國獻在人民腳下”,但同時也贊許查理一世從容赴死。《克倫威爾執政一周年》歌頌克倫威爾協調人間的音樂使之符合天體運行的音樂。《克倫威爾之死》寄希望於其子理查。另一些詩如《比爾勃羅的山林》則借山林的平和景色,稱贊費爾法克斯的溫和。《阿普爾頓府邸》同樣借描寫費爾法克斯的住宅及其歷史,稱頌主人的謙遜。這些都說明作者的立場。《彌爾頓先生的<失樂園>》一詩,最初懷疑彌爾頓能否勝任這一巨著,讀完之後又感到這首詩的內容和形式都無比崇高。《百慕大》寫一批受迫害的新教徒逃離本土到達百慕大的激動心情。他的長篇諷刺詩《對畫傢的最後指示》諷刺復辟時期的各種貴族。

  馬韋爾的詩不僅在政治上有進步意義,歌頌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的理想的實現,在藝術上說理和形象性相融,《致羞澀的情人》一氣呵成,其明快超出玄學派,在風格上是玄學派和17世紀德萊頓之間的橋梁。除瞭英雄雙韻體外,他的八音節雙韻體也獨樹一幟。

  18世紀,馬韋爾被看作是諷刺傢,斯威夫特曾稱贊他的諷刺。19世紀浪漫主義作傢華茲華斯和蘭姆欣賞馬韋爾的抒情詩。到瞭20世紀,由於艾略特的推崇,人們對於馬韋爾的詩歌大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