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詩人。出身於窮苦的農民傢庭。1872年畢業於韋斯屈萊師範學校,1872至1892年在維堡小學任教師和校長,以後專門從事文學創作,是芬蘭19世紀末著名的詩人和新聞工作者。1875至1876年主編《伊爾瑪報》。1881年出版《現象》雜誌。早年是理想主義者,他的詩熱情奔放,風格上深受魯內貝格的影響。許多詩作,如《海梅人之歌》、《國民之歌》、《伍沃克斯之歌》,充滿強烈的愛國精神;有些作品,如《在蔚藍色的湖邊》、《啊,假如你是我的心》成瞭流傳至今的民歌。

  19世紀末20世紀初,芬蘭工人運動風起雲湧,他站在人民一邊,成為追求自由、進步和團結的歌手。當俄國沙皇在芬蘭強化專制統治,推行俄羅斯化政策時,他以詩歌為武器反對沙皇專制制度。代表作有:詩集《當我發現後》(1886)、《勞動人民進行曲》(1893),劇本《艾依諾》(1893)、《庫勒沃》(1895)、《波赫雅拉的婚禮》(1902)、《青年之歌》(190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