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劇作傢。於牛津大學攻讀法律,1594年畢業。但他放棄法律,於1598年開始文學創作。他的色情詩《皮葛梅裏安雕像變形記》和粗野的諷刺詩集《邪惡的鞭撻》出版後,1599年被坎特伯雷大主教查禁、燒毀。此後他為聖保羅學校學生戲班編劇,而本·強生則為皇傢教堂唱詩班兒童劇團寫戲。兩個戲班競爭劇烈,馬斯頓和本·強生也成瞭冤傢對頭。馬斯頓與人合寫瞭喜劇《演員的鞭子》(1599)諷刺本·強生;本·強生也寫瞭諷刺喜劇《蹩腳詩人》(1601年上演)來醜化馬斯頓。馬斯頓又以《《聽從君便》(1601年上演)來回敬,後又與托馬斯·德克合寫《諷刺的鞭子》(1602年上演)來諷刺他。於是兩人之間的筆墨官司發展成所謂的“劇場之爭”。1604年二人和解,而且合作寫戲。馬斯頓把他的傑作《憤世者》(1604年上演)獻給本·瓊森。1605年又與本·瓊森和喬治·查普曼合寫諷刺喜劇《向東方去!》(1605年上演)。由於它影射朝廷的一些新貴,觸怒國王,3位劇作者被短期監禁。1609年,馬斯頓接受神職,成為英國教會成員,並和國王詹姆斯一世的私人牧師的女兒結婚。1633年,馬斯頓的戲劇集出版,但根據他的要求沒有署他的名字。這似乎表示他晚年的宗教信仰對青年時代寫的戲劇作品抱著不贊成的態度。

  馬斯頓是莎士比亞時代英國有力的諷刺喜劇作傢。他和本·瓊森共同賦予喜劇以揭露社會黑暗、批評時政的作用。馬斯頓著名的劇作是《憤世者》。這是一部悲喜劇,其中也運用瞭當時流行的復仇悲劇的許多手法。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部社會諷刺喜劇,和本·瓊森的“幽默”喜劇也有血緣關系。這部諷刺喜劇中最有趣的人物是諷刺評論傢馬勒沃勒。馬斯頓使諷刺評論傢的形象成為17世紀英國早期戲劇中經常出現的角色。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悲劇《奧瑟羅》中的冒險傢伊阿古,以及古代悲劇《特羅伊拉斯和克萊西德》中的希臘軍官色賽蒂斯等人物,都具有這種諷刺評論傢的某些特點。此外,馬斯頓還寫瞭諷刺喜劇《荷蘭妓女》(1603年上演)、愛情悲劇《安東尼奧和梅麗達》(1599年上演)、復仇悲劇《安東尼奧的復仇》(1600年上演)、古代悲劇《索福尼斯巴》(約1605至1606年上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