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

  中國作曲傢,中國無產階級音樂藝術的開拓者。原名守信,字子義。1912年2月14日生於雲南玉溪。出身於清貧中醫傢庭。自幼喜愛民間音樂,小學時期已能奏多種民族樂器。1928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因積極參加革命活動,被被叛徒告密,逃亡上海。1931年4月,考入黎錦輝主辦的明月歌舞劇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成為“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中國左翼戲劇傢聯盟音樂小組成員。由於他聽覺靈敏,又姓聶,人們都稱他“耳朵先生”。此後,聶守信改名為聶耳。

  1932年2月,當選為中國電影文化協會執行委員。初春時節,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聶耳進聯華影業公司擔任場記、劇務等工作,還在一些影片中扮演過角色。1934年4月進百代唱片公司,後任音樂部副主任。1935年1月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同年4月中旬到達東京,以便轉道日本去蘇聯學習。7月17日在日本藤澤市鵠沼海濱遊泳時溺水逝世,終年24歲。

  聶耳自1933年8月發表第一首作品《礦工歌》(影片《母性之光》插曲)起不到兩年時間共創作瞭37首歌曲,其中為《桃李劫》(1934)、《大路》(1935)、《新女性》(1935)、《逃亡》(1935)、《凱歌》(1935)、《飛花村》(1935)、《風雲兒女》(1935)等8部影片創作瞭多首歌曲。這8部影片有的表現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英勇鬥爭,有的揭露中國舊社會的黑暗和罪惡,而聶耳所作的歌曲,以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具有獨創性的藝術形式表現瞭這些主題。尤其是影片《風雲兒女》中的歌曲《義勇軍進行曲》,以奔放豪邁的革命熱情,高亢激昂的旋律表現瞭全國人民英勇奮鬥的革命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確定為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