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詩人、政治傢。出生在英國南部肯特郡。劍橋大學畢業後,在國王亨利八世的宮廷歷任樞密院官員、駐西班牙大使、國會議員、海軍司令等要職。1527年,他因公務去義大利,接觸到義大利愛情詩人的作品,並著手翻譯義大利詩人彼特拉克等人的詩歌,是最早把十四行詩體介紹到英國的人。1536和1541年,華埃特曾兩度觸怒國王亨利八世,受到逮捕和監禁的處分,後都得到赦免。因此,他的詩歌讚美鄉村的隱居生活,對宮廷的政治活動表示厭倦。他和年輕的薩裡伯爵成為知交,共同建立英國抒情詩派派,引進意大利和法國文學中的各種詩體。華埃特引進十四行詩體;薩裡則引進無韻詩體。華埃特也運用意大利十四行詩體描寫愛情,但在韻律上作瞭改變。意大利十四行詩的韻律通常是八行詩加上六行詩,韻腳安排為:abba abba cdc dcd。華埃特把這個韻律改變成三組四行詩加上一組兩行詩,韻腳則為:abbaabba cddc ee,開始把意大利的十四行詩改造成為英國的十四行詩。而真正完成這一詩體改變的是薩裡,他確立瞭英國十四行詩體(或稱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體)。這種詩體的韻律是:三組四行詩加上一組兩行詩,而韻腳則為:abab cdcd efef gg。華埃特和薩裡的抒情詩大部分收在出版商理查德·托特爾於1557年出版的《雜集》中。在英國文學史上,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詩集,共收271首詩,其中華埃特的詩占97首,薩裡的詩占40首。這部詩集收的主要是抒情詩,但也有警句詩、墓志銘詩、挽歌、諷刺詩、牧歌、敘事詩等。在詩體方面,這部集子有英國十四行詩體、早期的英國無韻詩體、三行詩節押韻體、八行體、回旋曲體等。華埃特的詩接近口語,象戲劇中的對話,節奏不很規律。華埃特開創的這種口語體的英詩風格被17世紀英國玄學派詩人約翰·多恩所繼承和發展。20世紀批評傢稱贊華埃特的詩很有力量,感情強烈、真摯。他最好的詩有《他們躲著我》、《我的詩琴,醒來吧》、《在永恒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