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詩人。父親是伊斯法罕的商人,後來破產,全傢移居設拉子。他幼年喪父,勤奮好學,能背誦《古蘭經》。他的名字的含義是“熟背古蘭經的人”。後研讀神學和阿拉伯文學,曾在一所宗教學校教授神學。少年時開始寫詩,20歲時便在抒情詩和勸誡詩方面顯示出才華,引起王公貴族的註意,巴格達的宮廷曾邀請他進宮賦詩,但遭到他的拒絕。1387年帖木兒佔領設拉子時,哈菲茲已淪為極度貧窮的托缽僧。1389年去世後,被安葬在設拉子郊外的莫薩拉附近,現在當地已修建成哈菲茲陵園,並設有哈菲茲圖圖書館。

  哈菲茲進行詩歌創作時,正是蒙古人統治波斯的時期。他的詩對封建統治階級的專制和暴虐、宗教勢力的猖獗、社會道德的沉淪,尤其是對於社會的虛偽和宗教的偏見,進行瞭無情的揭露和嘲諷。哈菲茲詠嘆春天、鮮花、美酒和愛情,呼喚自由、公正和美好的新生活,對於貧賤的人民寄予深厚的同情,但他的詩也顯示瞭伊斯蘭教蘇菲派的神秘主義和宿命論的影響。

哈菲茲抒情詩集插圖:“你的發鬈惹得人魂飛魄散”

  哈菲茲的詩,主要是近500首“嘎紮勒”。這是波斯古典詩歌中的一種抒情詩體,一般由7至12聯句組成,隻用一個韻腳,通常要在最後一聯點出主題,並出現詩人的名字。哈菲茲的“嘎紮勒”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情感充沛,比興新奇,充滿浪漫主義精神。他的抒情詩沒有標題,沒有連貫的情節,但卻猶如串串晶瑩的珍珠,在藝術上和內容上都被認為是波斯抒情詩的高峰。他也寫一些頌詩、魯拜詩(四行詩)和短詩。6個世紀以來,哈菲茲的詩歌以手抄本和民間藝人吟唱的方式流傳。在伊朗,人們常以他的詩卜算。他的詩集於1791年第一次出版。從18世紀起,他的詩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許多國外著名詩人對這位東方詩人曾給予高度的評價和贊賞。國內外有許多研究哈菲茲的學者。哈菲茲在波斯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