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莫爾普”。成立於1925年,起初名為革命文學國際局,是世界各國革命作傢的聯合組織。在此之前,蘇聯的無產階級文化協會在1920年共產國際舉行第二次大會時成立瞭協會的國際局,開始在歐洲各國陸續成立小組開展活動。但是由於無產階級文化協會的錯誤政策和文藝思想,協會的國際局及其在各國的小組沒有作出什麼成績。

  1924年7月,在第五次共產國際大會期間,蘇聯一部分無產階級作傢和出席大會的部分代表舉行瞭一次會議,決定成立國際聯絡局局,把各國無產階級作傢組織成一個無產階級文學國際。1925年俄共(佈)中央《關於黨在文學方面的政策》的決議對此起瞭很大的促進作用。1927年11月在莫斯科召開瞭第一次革命作傢代表會議。會議由發起人之一的盧納察爾斯基主持,參加會議的有部分蘇聯作傢和來蘇聯參加十月革命10周年紀念會的各國作傢。會議上宣佈成立革命文學國際局,制定瞭它的政治綱領,並決定出版國際局的中央機關刊物《外國文學通報》。國際局決定,凡是反對法西斯主義、帝國主義戰爭威脅和白色恐怖的作傢都可以成為它的會員。1930年11月在蘇聯哈爾科夫舉行瞭第二次國際革命作傢代表會議。參加會議的有22個國傢的代表。匈牙利作傢伊葉什·貝拉在會上作瞭總結報告。會議決定革命文學國際局改組為國際革命作傢聯盟。會議討論和肯定瞭資本主義國傢在社會主義取得勝利以前有可能發展無產階級文學和文化的論點,並通過和發表瞭《致世界各國革命作傢書》,號召他們聯合起來反對帝國主義。會議還決定以俄、法、英、德4種文字出版機關刊物《世界革命文學》(1931~1932),以代替《外國文學通報》。

  國際革命作傢聯盟是通過它在各國的支部開展活動的: 如蘇聯作傢委員會,德國無產階級革命作傢聯盟(1928年成立),匈牙利革命作傢和藝術傢聯盟(1925年成立),奧地利無產階級革命作傢聯盟(1930年成立),波蘭無產階級作傢小組(1925年成立),日本無產階級藝術聯盟(1928年成立),中國左翼作傢聯盟(1930年成立)。此外,還有美國的約翰·裡德俱樂部(30年代初成立),英國的特雷塞爾俱樂部以及法國、捷克、保加利亞、西班牙等國的無產階級革命作傢組織。

  國際革命作傢聯盟在30年代初期最活躍。1935年在巴黎召開瞭國際作傢保衛文化大會以後,由於各國先進作傢之間有瞭新的國際聯絡的方式,同年12月,國際革命作傢聯盟宣佈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