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是北歐國傢,位於波羅的海和北海之間,扼海上交通要衝。丹麥的文化起源與歐洲大陸關係密切,斯堪的納維亞、波羅的海諸國也對丹麥文化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

  丹麥的美術一般分為5個階段:①史前時代;②中世紀;③文藝復興及巴羅克時代;④新古典主義時代;⑤19~20世紀。

  史前時代 丹麥迄今發現最早的文化遺存是舊石器時代晚期到中石器時代的佈羅默文化和克克羅斯特隆文化,那裡發現瞭大量打磨精細、形制規整的燧石工具。進入新石器時代後,丹麥文化與歐洲大陸文化同步發展,斯諾雷凱拉米克訥人的繩紋陶器是這個時期最有特點的陶器。約公元前1500年以後,陶器的紋飾更加豐富,有雲雷紋、渦卷紋等。在公元前1500年,丹麥進入金石並用時代,手工技藝在這時得到高度發展,特倫德霍爾姆出土的《太陽賽車》代表瞭當時美術的最高成就。

  中世紀 丹麥中世紀基督教美術較歐洲大陸為晚,初期主要是克爾特人和維金人的文化,以金銀器皿和木刻小像為主。11世紀以後,歐洲大陸,主要是德國羅馬式和哥特式藝術經呂貝克地區傳入丹麥,與原有的文化形態融合,形成這一地區獨具風格的基督教美術。教堂建築初為木結構,12世紀始采用石灰石、花崗石材修建,建築形制取墻體厚實的羅馬式樣。現存的東日德蘭維堡主教堂是其代表。12世紀末期,德國哥特式藝術的影響波及到丹麥,出現瞭磚結構的修道院以及一些在早期教堂基礎上改建的宗教建築,但這類建築大部分坍塌毀損,保存完好的僅隻赫爾辛格修道院。

  雕塑藝術隨教堂的興建得以繁榮,到1200年時,出現瞭西蘭島和耶靈兩大雕塑中心,以生產供奉於教堂的木雕和作為建築裝飾的浮雕為主,多為基督受難、聖母瑪麗亞和眾使徒的形象。哥特式雕塑帶有明顯的德國痕跡,安放在羅斯基勒主教堂內的瑪格麗特皇後陵墓中的雕塑,突出地反映出這一風格特點。15世紀時,雕刻祭壇成為教堂內主要的藝術品,藝術性最高的是歐登塞主教堂、石勒蘇益格主教堂的祭壇雕塑,這兩件作品分別為活動在丹麥的德國雕塑傢C.伯格和H.佈呂格曼所作。

  繪畫的繁榮要遲至15世紀。這時的大多數教堂內都繪有濕壁畫和少量的木板祭壇畫,繪畫藝術的水平因地區不同而有高下之分,藝術價值較高的是羅斯基勒主教堂的天頂畫《三王朝拜》(1450)和坐落在默恩島上的法內菲尤爾教堂天頂畫。

  文藝復興及巴洛克時代 宗教改革之後,城市經濟逐漸發達,大規模的公共和民用建築開始出現,如赫爾辛基的克·隆伯格城堡。在國王克裡斯蒂安四世(1577~1648)統治時期,荷蘭文藝復興建築樣式流行於丹麥,哥本哈根城堡和赫爾辛格的克龍堡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到18世紀初期,意大利巴洛克風格對丹麥建築產生影響,哥本哈根歌劇院及腓特烈斯貝皇宮具有明顯的意大利巴洛克風格特征。1754年,哥本哈根皇傢美術學院成立,大量有成就的美術傢都雲集學院。其中最重要的建築師是N.埃格特沃和L.de圖拉。他們的代表作分別為阿曼林堡廣場和羅斯基勒宮(1733)。

克·隆伯格城堡

  雕塑和繪畫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處於沉寂狀態。到16世紀末時,雕塑僅限於皇傢貴族的陵墓雕塑,繪畫則主要為宮廷室內裝飾,雕塑傢和畫傢大多是受聘於宮廷的外國人。17世紀初,隨著城市經濟的繁榮,西蘭、日德蘭和哥本哈根等重要城市出現瞭雕塑、繪畫作坊,主要承接日益增多的祭壇、唱詩壇和墓碑裝飾訂件。自此,丹麥與歐洲大陸的交流日趨頻繁,來自荷蘭、比利時、德國等地的影響更為顯著。這些地區的藝術傢在丹麥留下瞭大量的雕塑和繪畫遺跡,重要的有佛蘭德斯雕刻傢F.迪厄薩特作的《克裡斯蒂安四世像》和《腓特烈三世像》;法國雕塑傢A.C.拉穆勒作的《克裡斯琴騎馬像》;比利時雕塑傢T.凱利努斯為丹麥貴族雕塑瞭大量紀念性肖像。

  在繪畫中能體現出荷蘭巴洛克風格的丹麥畫傢是K.van曼德爾和A.武克特斯。武克特斯的《丹麥王子肖像》具有深厚的色彩表現力。H.克羅克和B.科夫勒受法國畫傢N.普桑的影響,將歷史題材引進天頂畫中(如腓特烈斯貝和羅森堡宮天頂畫)。肖像畫傢J.S.瓦爾和M.圖舍用的是細膩的德國畫風。而成就最高的是以色彩著稱的C.G.皮洛,他畫瞭一系列宮廷權貴人物肖像。

  新古典主義時代 這時的美術傢主要集中在哥本哈根皇傢美術學院。C.F.哈爾斯多夫是在巴黎和羅馬學成歸國的建築師。由他設計的腓特烈五世寢宮和哥本哈根一些豪華宮殿代表瞭新古典主義的最高成就。他的學生C.F.漢森以復興古典建築為己任,設計建造的奧爾-雷底主教堂、市政廳和法院,成為流行一時的新帕拉迪亞風格的典范。

  最有成就的雕塑傢是B.托爾瓦德森和他的學生H.W.比森。比森後來轉向現實主義,代表作是《凱旋戰士紀念碑》。這個時期比較有影響的畫傢是N.A.阿比爾德戈,他曾受過嚴格的繪畫訓練,在藝術上曾影響過年輕時的托爾瓦德森。J.尤埃爾則以肖像畫和風景畫見長。

  19~20世紀 繼新古典主義之後,丹麥相繼出現瞭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以及現代主義美術。建築上的浪漫主義運動從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建築中吸取營養,形成具有民族風格的建築樣式。代表人物J.D.赫霍爾,采用哥特式建築的某些原理,設計瞭哥本哈根圖書館。其他建築師有H.B.斯托爾克、M.尼羅普等人。1930年,斯德哥爾摩國際博覽會後,丹麥興起瞭現代建築運動,市鎮建築中出現瞭國際風格樣式的公寓、住宅、工業建築和文化設施。現代建築師有N.科佩爾、V.沃勒特、J.博、J.烏特松和C.瑟倫森等人。

托爾瓦德森:《加尼米德》

  浪漫主義的雕塑旨在反對新古典主義的美學原則。雕塑傢們從民間藝術和中世紀木雕中尋找新的造型因素。代表人物有H.E.弗雷溫。他曾是托爾瓦德森的學生,作品常采用學院派的手法表現文學題材。畫傢J.A.耶裡考年輕時曾遊學羅馬,後轉而反對新古典主義。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象主義雕塑傢K.尼爾森的作品明顯受法國雕塑傢A.羅丹和A.馬約爾的影響。他反對學院派的傳統,開啟瞭丹麥現代雕塑的新紀元。繼他之後,出現瞭自然主義雕塑傢J.C.比約、A.凱爾;非客觀派雕塑傢H.海魯普,鋼材料雕塑傢R.J.T.雅科佈森。

  這個階段的繪畫最初受荷蘭大師畫風的影響,到19世紀中期主要受德國杜塞爾多夫畫派的影響。印象派出現後則緊隨以法國為中心的現代流派。丹麥19世紀的繪畫發展最快的是肖像畫和風景畫,C.W.埃克斯貝爾是肖像畫中的佼佼者。風景畫傢是J.V.松訥、J.T.倫德比和P.C.T.斯科夫戈爾等人。C.佈洛克是個多產的宗教歷史畫傢。19世紀末法國印象主義的影響傳到丹麥,很多年輕畫傢紛紛效仿,T.E.菲利普森是運用印象主義手法比較嫻熟的風景畫傢。E.韋埃則采用後印象主義的象征手法作畫,還有H.吉爾辛。S.斯瓦訥、O.魯德等都是印象主義畫傢中主要的成員。進入20世紀後,丹麥美術緊隨歐洲大陸,相繼出現“拒絕者沙龍”(1891)等畫傢組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畫傢V.倫斯特勒姆和C.L.斯萬訥等創建“後立體主義社”。1938年興起抽象超現實主義運動,參加的畫傢有A.約恩、E.雅科佈森,雕塑傢H.海魯普和理論傢E.比勒等人。40年代後還出現瞭以A.耶倫森、K.延斯等人為代表的非客觀畫派。此外,以畫傢N.比厄勒、O.赫斯特及H.默勒等人為首的畫派在發展民族和地方繪畫上發揮瞭積極的作用。

  

參考書目

 V.Poulsen,Dɑnish Pɑinting ɑnd Sculpture,Copenhagen,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