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爾歷史名城。現為厄瓜多爾的首都,皮欽查省省會。古時,印第安人在此曾建立基多王國。1487年併入印加帝國。15世紀末成為印加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534年為西班牙殖民者佔領。1830年厄瓜多爾獨立後定為首都。它以保存有大量殖民地時代建築物和美術工藝品而聞名。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基多老城在西南部,街道用鵝卵石鋪砌。市中心是獨立廣場,也稱大廣場。廣場中央有英雄紀念碑。廣場南面是是基多86座教堂中最著名的天主教堂,始建於1550年,建成於18 世紀,有灰石壘砌的回廊和綠瓦高圓頂閣。整個建築是阿拉伯、波斯和摩爾人建築風格的混合體。外墻上有以金葉鑲嵌的基多城創造人的名單,圍墻內有厄瓜多爾解放者蘇克雷將軍的墳墓。東北角為舊市政大廈。西北角有殖民地時代的各種建築。在聖佛朗西斯科廣場西北角的聖佛朗西斯科大教堂和天主堂,收藏有印第安人、歐洲人的雕塑和繪畫名作,其中“基督的洗禮”群像極其珍貴。城東南有聖多明各廣場,又稱劇院廣場或蘇克雷廣場,廣場中心建有蘇克雷將軍的塑像。坐落在市中心的孔帕尼亞大教堂建於1722~1766 年間,被譽為美洲巴羅克式建築藝術的典范。此外還有聖奧古斯丁修道院、1535年建立的藝術學校、1769年建立的中央大學等。基多因地處赤道還有“地球中心”之稱。1744年在基多城以北24公裡處三面環山的高地上豎立瞭著名的“赤道紀念碑”,碑用赭紅色巖石建成,連底座高10米,頂上有石刻地球儀。後又在27公裡處豎立新赤道紀念碑。基多城的古跡反映瞭拉美不同時代的發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