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傢。曾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945年被撤銷院士資格。1899年與伏茲華創辦《法蘭西行動》半月刊,1908年起改為日報,與萊翁·都德共同主持。日報在政治上擁護君主政體。從此直到1944年《法蘭西行動》報停刊,莫拉斯的活動和《法蘭西行動》報不能分開。

  莫拉斯主張極端的民族主義,認為保持社會統一、秩序和紀律的三個條件是忠於國王、羅馬教會和古典主義的理性。他嚴格捍衛這些原則,一切破壞這些原則的都是他的死敵。他反對浪漫主義,認認為浪漫主義是19世紀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濫觴。他雖然已經不再信仰天主教,但承認羅馬教會,擁護天主教,因為天主教維護綱紀;他反對加爾文和新教以及18世紀的自由思想,他認為它們使社會渙散,破壞君主政體的基礎。

  在象征主義盛行時,莫拉斯與莫雷亞斯建立瞭羅馬詩派,宣揚為浪漫主義以及後來的自然主義和象征主義所中斷的希臘拉丁詩藝傳統,光復古代的人文主義。他的主要著作有《三種政治思想:夏多佈裡昂、米什萊、聖伯夫》(1898)、《安蒂內亞:從雅典到佛羅倫薩》(1901)、《威尼斯的戀人》(1902)、《智慧的前途》(1905)、《受懲罰的帕斯卡爾》(1954)以及詩集《內心音樂》(1925)與《內心均衡》(1952)等。

  莫拉斯的極端保守與復古的思想,是用純粹古典主義的簡練明凈的文筆表達的。在政治上,他是保皇黨和法西斯的擁護者。1944年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獲得勝利,莫拉斯被捕並判決終身監禁。1952年因病獲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