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末民初語言文字學傢、經學傢。字申叔,曾名光漢,別字左盦,江蘇儀征人。先世以治《春秋左氏傳》名傢。劉師培幼承傢學,通“五經”文字、音韻、訓詁。年二十就勤於著述,是《國粹學報》的主要撰稿人。有《國學發微》、《中國文學教科書》、《經學教科書》等著作。後赴日本,與章炳麟相識,為章氏《新方言》作序。當時思想傾向革命,但歸國後,反依附清朝官吏端方。辛亥革命後,1917年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延聘,任教授,主講經史。提倡“國故”,完全與新文化運動相背謬。

  劉師培著述宏富,他在語言文字學方面主要的成就在於發揚清代訓詁學傢所提倡的因聲求義之說,並提出音近義通的理論。《左盦集》裡有《字義起於字音說》。他說:“古人觀察事物,以義象區,不以質體別,復援義象制名,故數物義象相同,命名亦同。及本語言制文字,即以名物之音為字音,故義象相同,所從之聲亦同;所從之聲既同,在偏旁未益以前,僅為一字,即假所從得聲之字以為用。”這是他的學說的主旨。他又有《古韻同部之字義多相近說》(《左盦集》)和《正名隅論》(《左盦外集》),把聲音相同、相近的都認為同義,未免以偏蓋全,陷於謬誤。然在《中國文學教科書》中所談訓詁學部分仍有可取。他的知識比較淵博,為文主漢魏,對社會學科多有研究,可惜死時僅30餘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