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文學傢、語言學傢。北蘇門答臘打巴奴裏人。早年畢業於丹戎巴來師範學校。1941年於雅加達獲法學士學位。曾任教師、圖書編譯局的編輯、印尼語言學會主席。1970年起任雅加達文化藝術院院長。先後主辦過多種語言文學雜誌。他是30年代“新作傢派”的代表,同爾敏·巴奈、阿米爾·哈姆紮等創辦《新作傢》雜誌,也是當時文化論戰中主張全盤歐化的“西方派”代表人物。他提出文藝要有傾向性,即要表現西方化的主張,以西方文明代替民族文化傳統。他的長篇小說《揚帆》(19337)就是主張以西方精神改造印度尼西亞社會的范本。其他作品有長篇小說《命途多舛》(1929)、《長明燈》(1932)、《匪巢少女》(1932)、《藍色的巖洞》(1970~1971)、《失敗與勝利》(1978)。此外還著有詩集《浮雲》(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