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阿蘭尼

  匈牙利詩人。出身於農民傢庭。中學畢業後,進入德佈勒森大學,因傢境貧困,中途輟學,當過演員和副公證人。他很早開始寫詩,他的長詩三部曲《多爾第》(1847)、《多爾第的晚年》(1848)、《多爾第的愛情》(1879)是匈匈牙利優秀的敘事詩,曾引起裴多菲的重視,認為他是勞動人民的詩人。

  1848年3月15日匈牙利爆發革命,阿蘭尼看到裴多菲寫的《民族之歌》的傳單,馬上給裴多菲寫信,表示願意站在近衛軍的行列中,並寫瞭著名的《近衛軍之歌》(1848)。他在革命後的《人民之友》報擔任編輯,寫瞭許多政論,闡述1848年革命的意義。1848年革命失敗以後,他退隱故鄉,在一所中學裡擔任教師。以後他采用民謠體寫詩,1857年完成的《威爾斯的歌人》,即以歌謠的形式表現人民反對壓迫、反對國王的抗爭。

  19世紀60年代,由於意大利革命的影響,哈佈斯堡王朝的統治遭到削弱。阿蘭尼從故鄉來到佩斯,擔任科學院的秘書,此後幾乎停止瞭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