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劇作傢。原籍俄國亞美尼亞。1924年以後在法國定居,用法語寫作。他的處女作《自白》(1946)是一部深受卡夫卡影響的懺悔體的文學作品。1950年以後全力投入戲劇創作,被認為荒誕派戲劇奠基人之一。

  阿達莫夫的劇作深受德國表現派戲劇、卡夫卡的小說和法國現代戲劇理論傢安托南·阿爾托的影響。他認為劇作是“可見世界與不可見世界接觸和產生矛盾的場所”。他的作品的特色是以敏感和懺悔的心情去表現人的內心痛苦,去描繪處於惡夢、煩惱之中中的人。他的劇作的主人公大多是受壓迫者,但又反過來壓迫他人。人物都是還原為人的原型的形象,有時甚至抽象到用字母來代表人物。人與人之間彼此沒有交流。他的劇作充滿悲觀絕望的情調,說明命運是不可抗拒的。主要劇作有《一切人反對一切人》(1953)、《塔拉納教授》(1953)、《大小演習》(1950)、《淺陋的習作》、《進犯》(1950)、《彈子球機器》、《帕奧羅-帕奧利》(1957)等。

  50年代是阿達莫夫戲劇創作的鼎盛時期。他的戲都是抽象的,既沒有動作,也沒有心理分析,人物概念化。後來接受瞭佈萊希特的戲劇理論,脫離瞭荒誕派,寫瞭反映巴黎公社的《七一年春天》等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