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阿萊克桑德雷·梅洛

  西班牙詩人。生於塞維利亞,童年居住在馬拉加,11歲時遷居馬德裡,在大學攻讀法律和商業。大學畢業之後,執行律師業務,並從事詩歌創作。由於處在現代主義詩歌流行時期,初期創作受魯文·達裏奧的影響。1928年出版版第一部詩集《輪廓》,從現代主義轉向新古典主義。

  1933年,詩集《毀滅或愛情》獲西班牙皇傢學院頒發的國傢文學獎,從此確立瞭他在詩壇的地位。同年,與聶魯達在馬德裡合辦《詩歌的綠馬》雜志,對西班牙詩歌的發展產生瞭積極作用。他屬於西班牙皇傢學院派,曾是“二七年一代”的主要成員。內戰期間,在鄉間養病,沒有參與政治鬥爭。佛朗哥當政時期,堅持在國內寫作,作品表現瞭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及對暴力和壓迫的反抗。1950年成為西班牙皇傢學院院士。

  阿萊克桑德雷推崇自由詩體,他的詩不受任何韻律約束,傾向散文化,但他用詞造句又非常註重精煉、優美,講究傳神,在西班牙詩壇獨樹一幟。他的詩一般以表達對自然、生命、宇宙、愛情、人生和死亡的觀點為主題,感情激蕩,充滿幻想。他的創作風格經歷過三次明顯的變化:1932年發表的《如唇之劍》是一部以個人為中心,抒情性較強的詩集,帶有悲觀主義色彩,傾向於超現實主義;內戰之後,自《天堂的影子》(1944)問世,作品普遍帶有鄉土氣息,感情趨於平靜和憂傷,多是浪漫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混合體;自1954年出版詩集《心的歷史》之後,作品開始觸及現實的生活和歷史,帶有哲理成分。1977年,因“作品繼承瞭西班牙抒情詩的傳統和現代流派,描述瞭人在宇宙和當今社會中的狀況”,獲諾貝爾文學獎金。他的其他詩集還有《在一個遼闊的領域裡》(1962)、《帶名字的肖像》(1965)、《終極的詩》(1968)、《知識對話》(1974)等。他還寫過評介西班牙作傢的文集,有《會見》(1958)、《西班牙現代詩人》(1952)和《從馬查多到博索尼奧》(195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