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殖民地時期最早的一部史詩,在拉丁美洲和西班牙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作者阿隆索·德·埃爾西利亞·伊·蘇尼加(1533~1594),生於馬德裡。父親是西班牙的律師,早亡。寡母入皇室充宮女,埃爾西利亞隨母進宮,成為王子腓力二世的侍從。後在西班牙殖民軍隊中服役,先到利馬,後轉戰智利。約1577年參加征服阿勞加印第安人的戰爭,為阿勞加人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所感動,回到西班牙後寫成敘事長詩《阿勞加納》。全詩共分3部分,37章,於1569、1578和1589年陸陸續出版。在第一部分,詩人表明他不歌唱愛情,也不歌唱名媛淑女和騎士相互愛慕的輕聲細語,他敘述西班牙武士舉起利劍把殘暴的枷鎖強加給不屈不撓的阿勞加族。詩人贊美瞭智利的風光、阿勞加族英雄考波利坎驃悍的性格和驚人的體力,描述瞭西班牙軍隊入侵、阿勞加族軍事領袖勞塔羅精選500士兵與西班牙軍隊接戰的經過。第二部分敘述幾次戰況,雙方互有勝負。勞塔羅死後,新任的軍事領袖考波利坎按照他的計策立下戰功。第三部分寫西班牙殖民軍收買叛徒,襲擊阿勞加族,俘獲考波利坎。考波利坎在刑場上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全詩對西班牙殖民軍最高統領隻字不提,以示輕蔑,而對阿勞加族的軍事領袖,多處表露欽佩和崇敬之情。這部作品曾為當時西班牙當局所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