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銘文研究著作。郭沫若著。初版1932年1月在日本印行,手寫影印,隻有考釋而沒有圖版。1934年,郭氏彙集銘文及器形照片,編為《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共5冊;次年又撰成《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共3冊,均在日本出版,於是將初版作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作者對全書作瞭修改補充,抽換並增補瞭一部分材料,於1957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統名《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共8冊,列為《考古學專刊》甲種第3號。

郭沫若著《兩周金文辭大系》

  《大系》圖錄部分主要是圖編和錄編。圖編輯印青銅器器形,共263件,錄編分上下兩卷,上卷收宗周器銘250件,下卷收列國器銘261件。考釋部分分上下兩編,與錄編兩卷相應。

  《大系》選錄瞭各傢著錄中重要的兩周有銘青銅器,逐件加以考釋研究。書中收有《彝器形象學試探》一文,作為圖編的序說,將中國青銅器發展分為濫觴期、勃古期、開放期、新式期4大期。錄編和考釋則盡可能對所收器物作瞭分期和分域,使周代青銅器的研究進入一個新階段。

  書中考釋不僅讀釋文字,而且著重闡發與古代社會歷史有關的重要材料,與作者同時期所著《金文叢考》、《金文馀釋之馀》、《古代銘刻匯考》正續編等書相表裡,為金文研究與社會史研究的結合奠立瞭基礎。《大系》的許多觀點,在古文字學界及歷史、考古學界有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