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洛伐克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另一種是斯洛伐克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西支。分佈於捷克斯洛伐克的西部(波希米亞)和中部(摩拉維亞)。使用人口約1000萬。

  捷克語的標準語是在中波希米亞方言基礎上形成的,它保留瞭作為屈折語的共同斯拉夫語的基本特徵:靜詞有格的形態變化,動詞有人稱、時和體的變化。12~16世紀期間,捷克語在語音、語法、辭彙三方面都發展很快,使現代捷克語成為斯拉夫語族中離共同斯拉夫語最遠的語言。

  捷克語有5個元音,每個元音都有對應的長元音;有25個輔音,其中喉擦音有 ch[x]和h[ɦ](來源於共同斯拉夫語的ɡ)之分,顫音有r[r]和ř[rʒ]之分;詞重音落在第一音節上。名詞有7個格:主格、屬格、與格、賓格、前置格、工具格、呼格。動詞有完成體和未完成體兩種,每種體的一部分詞又可再分為一次體和多次體。詞匯中有大量借詞,主要來自德語。

  捷克語的標準語有書面形式與口語形式。此外,日常口頭交際中也使用通用捷克語,它帶有波希米亞地區方言的特征,詞形變化比標準語較為簡單。

  最早的捷克語文字記錄,見於11、12世紀波希米亞地區拉丁文手抄本上的零星註釋(見圖)。14世紀開始有捷克文書寫的歷史、哲學、法學和文學著作。現代捷克語使用26個拉丁字母,其中字母組合ch在捷克語中是一個字母,表示音位x;q、x、w用於外來詞,g主要用於外來詞;使用一個軟音符號(ν)和兩個長音符號( ’)和( °)。

最早的捷克語文字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