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寒暉

  中國作曲傢、戲劇活動傢。原名張蘭璞,到延安後改名韓元。1902年5月5日生於河北定縣西建陽村,1946年3月11日病逝於延安。1922年入北京人藝戲劇專門學校學習戲劇表演。1925年入北京藝術專門學校戲劇系學習表演和編導導。學習期間,他曾組織過五五劇社,創作瞭《他們的愛情》、《黃綢衫》等話劇。1929年7月畢業。此後,曾在北京、定縣、西安、鳳翔等地當教員,從事民眾文化工作。1941年8月到陜甘寧邊區,曾任陜甘寧邊區文協秘書長、文協戲劇委員會委員,創作瞭秧歌劇《從心裡看人》、《打開腦筋》等。

  張寒暉在從事戲劇創作、演出和民眾文化工作之餘,一直堅持音樂創作。前後10年間,共寫有歌曲50餘首(絕大部分都是自己作詞)。其中最突出的是1936年秋作於西安的《松花江上》,這首歌曲生動地概括瞭當時因遭日本侵略者蹂躪而背井離鄉的中國人民所共有的悲憤心情,成為傢喻戶曉的抗戰歌曲。此外,象《遊擊樂》、《幹嗎要悲傷》(又名《回答松花江上》)、《學習學習再學習》、《紙工歌》等歌曲,以及經他填詞、編曲的《去當兵》、《軍民大生產》等,也在群眾中廣泛流傳。

  1930~1935年間,他先後兩次在故鄉定縣從事群眾文化工作,收集、研究過定縣秧歌和民歌小調,這對他的音樂創作有很深的影響。他的歌曲,從曲調到歌詞,都具有鮮明的民歌風味,樸素、洗練,形象鮮明,語言生動。其主要歌曲作品,已輯成《張寒暉歌曲選》(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