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奏體鳴樂器。用於現代多種樂隊的打擊樂器。以圓形鋼棒彎曲成一角開口的等邊三角形,懸於架上或提於手上,以鋼棒敲擊,發出尖銳而清亮的聲音,近似鈴聲,穿透力較強,弱擊傳聲也較遠。

  樂隊採用的三角鐵,通常用邊長15、20、25釐米3種,發音高低不同。邊長最小的有10釐米,最大的有36釐米。還有1種在一邊的鋼棒上有一列凹槽的刮奏三角鐵。敲擊三角鐵的不同部位,其音高、音色略有不同,底邊音最低,等腰上段的音較高。奏震音則反復快速敲擊角角隅的兩邊,或在三角內劃圓圈輪擊三邊。以手指控住閉口的等腰一邊中段,敲後迅即放開,可產生明顯的泛音。用不同質和不同粗細的棒、槌敲擊,可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

  三角鐵系土耳其軍樂樂器,後傳入歐洲,18世紀為交響樂隊采用。最早為C.W.格魯克和W.A.莫紮特所采用,常用於土耳其風格的樂曲。F.李斯特的《第一鋼琴協奏曲》中,有多處以三角鐵獨奏方式的音響處理,被稱為“三角鐵協奏曲”。E.格裡格的《彼爾·英特》中的《阿尼特拉舞曲》開頭處,有三角鐵與弦樂合奏的美妙音響。A.H.斯克裡亞賓在《普羅米修斯》的結束處,樂隊以ff響度作全奏,在頂點處進入瞭三角鐵的響亮顫音,使整個音樂效果再次高漲,達到輝煌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