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芭蕾演員、編導。1905年6月18日生於聖彼德堡,1967年11月27日卒於法國巴黎。畢業於列寧格勒舞蹈學校。1922~1935年任列寧格勒歌劇舞劇院獨舞演員。1935~1944年先後擔任列寧格勒小歌劇院、列寧格勒基洛夫劇院芭蕾舞團和埃裡溫歌劇舞劇團的藝術指導。1944~1964年大部分時間擔任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總編導。他早年參加過G.巴蘭欽等人發起的青年芭蕾舞團(建於1921年),受到現代舞蹈思潮的影響。他的第1部作品《交響練習曲》(1930),被被認為是當時舞蹈藝術中新傾向的信號。30年代他曾學習話劇導演,在話劇導演的影響和幫助下排出舞劇《法岱特》(1934)。在這部舞劇中,他註意瞭人物的心理動機,賦予所有的舞蹈以一定的涵義。接著又排瞭舞劇《卡切琳娜》(1935)。

  1940年,拉夫羅夫斯基排出他的名作《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部舞劇因深刻地揭示瞭人物的心理活動,充分地體現瞭莎士比亞原著的精神而載入瞭芭蕾史冊。1948~1967年在國立戲劇學院舞劇編導系任教。1964~1967年任莫斯科舞蹈學校藝術指導。1959~1964年兼任莫斯科冰上芭蕾舞團總編導,創作瞭《冬天幻想曲》和《雪花交響曲》兩套節目。他的其他作品還有:《寶石花的傳說》、《夜城》(1961)等。他在晚年根據一些交響樂作品排演過舞劇,如《帕格尼尼》(1960)、《古典交響曲》(1966)等。在這些舞蹈中,吸收瞭當代舞劇編導手法,采用瞭概括性造型、“復調”舞蹈以及伴舞的“多聲部”結構。為獎勵拉夫羅夫斯基對舞蹈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1965年蘇聯政府授予他“蘇聯人民演員”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