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奏弦鳴樂器。提琴傢族中的低音樂器。室內重奏的重要樂器和富有特性的獨奏樂器,是管弦樂隊的主要成員。4弦定音為C、G、d、a,比中提琴低八度。音域C~g2(泛音可到e4)。音色豐厚優美,兼有人聲男高音及男低音特色。琴身下端有一支柱,演奏時直立地上,夾琴於兩膝之間,左手按弦,右手持弓。奏撥弦及分奏和絃效果良好。

  16世紀初,大提琴出現在意大利,它直接由維奧爾演變而成。1710年提琴制作傢A.斯特拉迪瓦裡所制琴,琴身為75~76厘米(全琴長為120厘米),為後世大提琴的標準。當時的音樂演出已由客廳走向音樂廳,樂隊擴大,樂器音量也相應要求宏大,因此制琴傢們對大提琴的傳統形式進行瞭改革,使其得到更敏感與更清晰的聲音。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出現過5弦大提琴,有增加高音e1弦的,也有增加低音F1弦的;J.S.巴赫的6首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就是為5弦大提琴而作。已知最早的大提琴獨奏曲為D.加佈裡埃利於1689年所寫。1710年G.M.亞基尼首創瞭大提琴協奏曲。

  A.德沃紮克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使大提琴第1次面對大型交響樂隊,它不僅充分發揮瞭大提琴演奏技巧,而且把樂隊和獨奏聲部處理得十分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