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曲傢、音樂學傢。1867年11月27日生於巴黎,1950年12月31日卒於勒卡納代勒。1890年考入巴黎音樂學院,從J.馬斯內學作曲,1896年轉入G.福雷的作曲班。1909年開始為《藝術記事》撰寫評論文章,並與M.拉韋爾、F.施米特組織“獨立音樂協會”,與V.丹第領導的“民族音樂協會”和聖歌學院抗衡,提倡發展新的音樂,並從事教學活動,其後3次赴美國講學。1936年,他出版瞭《音樂與人民》一書,提倡音樂藝術的人民性,闡明藝術傢在社會鬥爭中的重要地位。。他同情共產主義,1937年任人民音樂同盟主席,後又擔任國際現代音樂協會法國分會主席,積極支持青年作曲傢的新作。在音樂創作上,科什蘭受福雷影響甚深,畢生追求福雷的質樸、典雅的風格。他的歌曲作品較為著名,如流傳很廣的革命歌曲《還臺爾曼以自由》等。1940年以後,他的大型作品才為人所註目。他作有兩首交響曲和許多管弦樂作品,如《森林》、《四季》、《法國歌曲主題狂想曲》等。他的以電影明星形象為內容的《七位明星交響曲》曾引起瞭爭論。科什蘭的主要建樹在教學與音樂理論方面。法國“六人團”的F.普朗克與G.塔耶費爾均出自他的門下。他的著作很多,重要的有《和聲學》、《音樂理論》、《管弦樂法》以及C.德彪西與福雷的評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