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科達伊

  匈牙利作曲傢、民族音樂學傢及音樂教育傢。1882年12月16日生於凱奇凱梅特的一個音樂愛好者傢庭,1967年3月6日卒於佈達佩斯。童年接觸到民間歌曲及吉卜賽音樂。中學時參加樂隊及教會合唱團,並開始作曲;15歲時寫瞭《《d小調管弦樂序曲》(1897)。1900年進佈達佩斯大學攻民俗學,同時在佈達佩斯音樂學院從H.克斯勒學習作曲,1905年畢業。同年在文學雜志發表民歌集第1卷,引起B.巴托克的極大興趣,兩人遂開始合作。1906年以論文《匈牙利民歌詩節的結構》獲佈達佩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去法國,翌年在巴黎接觸到C.德彪西的作品,對其和聲中五聲音階的用法很感興趣。1907年起在佈達佩斯音樂學院任講師,1911年任教授,直至1942年退休。其間1919年匈牙利革命時,曾由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任命為音樂學院副院長;革命失敗後被迫離校,中斷兩年。退休後被選為科學院通訊院士。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任匈牙利音樂傢協會主席、音樂學院院長,1961年被任命為國際民間音樂研究會會長,曾3次榮獲國傢勛章及科蘇特獎金。

  科達伊在民歌收集和研究方面有卓越的貢獻。在他主持下,科學院收集的匈牙利民歌總數達10萬首。他為民歌配寫的伴奏及改編的無伴奏合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他的科學化的收集方法得到國際上的重視。理論著作如《論匈牙利民間音樂》已有中、德、英、日、俄文等各種譯本。作曲方面,也涉及幾乎所有的體裁,但以聲樂作品占最大的比重。創作特點在於能掌握匈牙利民歌精髓、刻劃匈牙利民族精神和風貌。因此他的作品曾被巴托克譽為“匈牙利靈魂的表露”。代表作有歌唱劇《哈裡·亞諾什》,樂隊伴奏的合唱曲《匈牙利詩篇》(1923)和《佈達瓦爾感恩贊》(1936),樂隊作品《加蘭塔舞曲》(1933)、《孔雀變奏曲》(1939),無伴奏合唱《馬特勞風光》(1931)、《耶穌和商人》(1934)等。在音樂教育方面,科達伊也有突出的貢獻:他不僅培養出F.薩博、G.肖爾蒂、B.薩博爾奇等許多國內外知名的音樂傢,而且在普及音樂教育,提高人民的音樂修養方面做出瞭顯著的成績。他的訓練材料經P.M.揚輯成專著,被命名為“科達伊教學法”,在世界各地試驗推廣。此外他在音樂史、民俗學、語言學、文學史等方面也有很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