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陝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詳。少有詞藻,工歌詠,“每作人必傳誦”(《唐才子傳》)。舉進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當幕僚。僖宗逃往蜀中時,隨駕扈從。中和二年(882)特賜進士及第。官工部侍郎。

  秦韜玉存詩僅30多首,都是七言,頗有特色。《貧女》詩中“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借貧女的不幸遭遇傾訴自己不得志的情懷,感慨深沉而又托興委婉,最為後人稱賞。《織錦婦》、《貴公子行》、《天街》、《《豪傢》諸篇,揭露豪門貴族的奢侈淫靡、不恤民生,寓尖銳的諷刺於鋪張的陳述中,耐人尋味。其寫景詩句如“初出海濤疑尚濕,漸來雲路覺偏清”(《八月十五日夜同衛諫議看月》)、“女媧羅裙長百尺,搭在湘江作山色”(《瀟湘》),感受細膩,構思新奇,略得李賀之遺意。至如《吹笙歌》、《詠手》的倩麗側艷,又近於溫庭筠、韓偓的詩風。

  著有《投知小錄》3卷,已散佚。明人輯有《秦韜玉詩集》1卷,後收入《唐詩百名傢全集》和光緒年間刊行《唐人五十傢小集》中。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