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綜合雜誌期刊。梁啟超主編。半月刊,光緒二十八年(1902)正月,出版於日本橫濱。至光緒三十三年停刊,共出96期。

  《新民叢報》是梁啟超於戊戌流亡日本後繼《清議報》所辦的又一期刊,取《大學》“新民”之義,以為欲維新中國,當先維新國民,以教育國民道德、增長國民智慧為宗旨。所以對於愚昧未開、對世界大勢茫無所知的國民,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從多方面給以日新月異的知識。故此刊所載,凡政治、經濟、道德、法律、軍事、宗教、思想、學術術、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小說、戲曲、詩歌)、時事、雜說、筆記,以及古今中外知識,無不盡力網羅介紹。編者以一身而任之,雄心壯志,才力學識,於此足徵。

《新民叢報》第2號封面

  《新民叢報》又以評論當代文學、文化而受讀者歡迎。自第4號起,增刊《飲冰室詩話》一目,評介當代詩人詩作,厚今薄古,進一步發展“詩界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章炳麟評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文(連載於本刊第3、4、5、7號)說:“真能洞見社會之沿革,種性之蕃變者。”(錢玄同《劉申叔先生遺書敘》)此篇對後來中國學術思想史的研究發生重大影響。

  此刊在文體的改革創新上,使古文從雅變俗,從深變淺,打破瞭古文形式語言的約束,自創新文體或稱“新民體”。編者介紹嚴復所譯的亞當·斯密《國富論》(舊譯《原富》),並認為:其文筆太務淵雅,刻意摹仿先秦文法,非多讀古書之人,一繙殆難索解。還說“文界之宜革命久矣,歐美諸國文體之變化,常與其文明程度成比例”(第1號)。可見編者從本刊一開始即留意於文體的改革。

  但就該刊的基本觀點看,仍為改良主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