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最流行的民間舞蹈形式,類似羅馬尼亞的霍拉和保加利亞的霍羅。科洛舞是一種集體的輪舞,在馬其頓、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士尼亞-黑塞歌維那和門的內哥羅6個共和國都有它的多種變體。科洛舞的隊形呈一個打開的或閉合的鏈形,打開時是弧形,閉合起來成圓圈。由一個領舞者來指揮舞步和隊形的變化,這個領舞者在塞爾維亞稱為“科洛沃佳”,開始時他獨自舞蹈,其他人逐漸參加進來,雙手分別抓住兩側鄰人的腰帶,形成鏈式圓圈,舞步通常比較簡單,舞蹈風格強勁有力。舞蹈者在統統一的音樂節奏中,踏著整齊的舞步,協調一致地使整個鏈式圓圈向左、向右移動,收攏或散開。尤其在門的內哥羅和波斯尼亞的科洛舞中,這種和諧的運動達到瞭很精確的程度,是一種不用音樂伴奏的啞舞(某些伴有歌唱),全憑參加者的舞蹈和節奏素養達到默契。克羅地亞的某些科洛舞由兩部分組成:開始時,大傢一起在幽默歌曲的伴和下緩慢地移動;突然間,速度大大加快,舞蹈者大聲呼喊,叫喊出幾句押韻的詩句,用以表示自己歡快的激情。黑塞哥維那有一種“澤茨科-科洛”舞,由兩圈數量相等的男子參加,一圈站在另一圈的肩上,彼此搭著肩膀;下面一圈人雙手在背後與相鄰舞伴交叉相握,抱緊腰部,一面跳舞一面使圓圈旋轉起來。大多數的科洛舞男女均可參加,也可中途退出。某些科洛舞男女間隔排列;另一些科洛舞男子站半圈,女子站半圈,女子的動作較拘束,男子的動作則熱情洋溢;也有男子或女子分別跳的科洛舞。科洛舞的基本隊形是圓形或弧形,有的成螺旋形。科洛舞在南斯拉夫人民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尤其在節日活動──例如聖靈降臨節或夏至節期間,或在婚禮活動中,都要跳科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