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詩人。1729年5月23日出生在米蘭以北的博西西奧鎮的一個小絲綢商傢庭。1738年去米蘭求學,在姑祖母幫助下,進入教會學校。在校時,閱讀瞭大量拉丁、希臘和16世紀古典作傢的作品。1752年發表第一部作品《裏帕諾·埃烏比利諾詩選》,不久,被接受為米蘭著名的文學團體“轉變者學會”會員。1754年成為神父,從這年起,先後受聘在塞爾貝洛尼公爵等傢任傢庭教師,共8年之久。1763年被解聘後,生活艱難。長篇諷刺詩《一天》的第1部分《早晨》即在這時發表。1765年年發表第2部分《中午》,受到奧地利女皇瑪麗婭·泰雷西婭政府(當時米蘭在奧地利統治下)的賞識。1768年任《米蘭報》主編。1769年任帕維亞大學分院文學教授。1791年兼任公立學校督學。1796年法國軍隊占領米蘭,他接受邀請,參加市政府。後由於反對法國人的專橫而被解除職務。1799年8月15日因病逝世。

帕裡尼畫像

  長篇諷刺詩《一天》是帕裡尼的代表作,共分為《早晨》、《中午》、《黃昏》(1767~1780)和《夜晚》(1780~1791)4部分,第4部分沒有完成。詩人通過敘述一個貴族青年的傢庭教師教他怎樣度過一天的光陰的故事,諷刺米蘭貴族空虛、放蕩的生活。詞藻典雅,形式完美,具有新古典主義詩歌的特色,藝術上深受古代詩人,尤其是維吉爾的影響。

  帕裡尼的抒情詩集《頌歌集》共有19首詩,於1757至1795年間陸續寫成,涉及不同的社會、道德和美學問題,藝術上師法賀拉斯的頌歌。

  帕裡尼受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通過自己的創作,使意大利詩歌擺脫瞭阿卡迪亞詩派的窠臼,重新接近現實,具有勸世內容和教育作用,因而在意大利18世紀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